古逸的意思、古逸的详细解释
古逸的解释
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清 沉德潜 《<古诗源>序》:“於古逸存其概,於 汉 京得其详,於 魏 晋 猎其华。” 王棻 《与友人书》:“即在 东周 以上,作《诗》之时,其古逸之流传而不列於经者,亦皆不逮《诗》远甚。然后知《诗》之与歌謡,振古分为二体矣。”
词语分解
- 古的解释 古 ǔ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古(
- 逸的解释 逸 ì 跑,逃跑,逃逸。奔逸。 散失:逸散。逸史。逸事。逸闻。 安闲,安乐:安逸。逸乐(安乐)。以逸待劳。闲情逸致。 超过一般:超逸。逸兴(宯 )(超逸豪放的兴致)。逸趣。逸致。逸品(超脱绝俗的艺术品
专业解析
"古逸"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均源自古代文献与学术传统:
一、古雅超逸(形容词性)
指古代或具有古风的人、事物所表现出的高雅脱俗、超然不群的风貌与意境。
- 古: 指年代久远或具有古代风格。
- 逸: 本义为奔跑、逃亡,引申为超绝、闲适、隐遁、散失等义。在此语境中,主要指超凡脱俗、不拘常格、洒脱自然的风度或艺术境界。
- 释义: 形容(诗文、书画、人物风度等)具有古朴典雅的气质,同时又流露出超脱凡俗、不拘一格的飘逸神韵。常用于评价文学艺术作品或隐士高人的风格。
- 示例: “其诗风古逸,有魏晋遗风。” / “观其画作,笔意古逸,气韵生动。”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逸”字的释义及“古逸”的用例分析;《辞源》(商务印书馆)相关条目。
二、古代散佚文献(名词性,特指)
特指在历史流传过程中散失、亡佚的古代典籍或其辑佚成果。
- 古: 指古代。
- 逸: 在此取“散失”、“亡佚”之义。
- 释义: 指代那些曾经存在但后来失传的古代书籍、篇章或其片段。在文献学、目录学中,“古逸”常指后人从其他典籍(如类书、古注、史书)的引文中重新辑录出来的佚文佚篇。清代及近代学者对此类文献的辑佚工作成果丰硕。
- 示例: “《玉函山房辑佚书》收录了大量先秦至隋唐的古逸书。” / “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不少久已失传的古逸佛经。”
- 来源参考: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中关于辑佚学的章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古逸”类书籍的著录与说明;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对古逸书辑本的介绍。
“古逸”一词,既是对一种融合了古朴与超脱的审美境界的描述(形容词性),也是文献学中指代古代散佚典籍及其辑本的专业术语(名词性)。其核心皆在于“古”所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与“逸”所蕴含的超凡脱俗或散失亡佚的特质。理解该词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其侧重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古逸”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原始指代
指未被系统编纂整理的古诗文作品,特指散佚的古代文献。如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序》中提到“於古逸存其概”,即指辑录未编纂的古代诗文。
-
引申内涵
作为成语使用时,形容古朴高雅的文化或艺术风格,其中“古”指代古代、传统,“逸”则蕴含超脱、优雅之意,组合后体现对古典文化气韵的追求。
二、使用场景
- 文化领域:描述古代建筑、艺术品或文献的古朴雅致特质,如“古逸的青铜纹饰”“古逸的诗文手稿”。
- 文学创作:用于评价具有古典韵味的现代作品,如“这部小说的笔法古逸清新”。
三、文献例证
- 王棻《与友人书》指出,古逸诗文虽未列入经典,但与《诗经》等正统文献有明显差异。
- 清代学者常用该词指代未被官方收录的民间古诗,如“古逸之流传而不列於经者”(《古诗源》序)。
四、其他信息
- 发音:gǔ yì(ㄍㄨˇ ㄧˋ)
- 近义词:古雅、典雅
- 特殊用法:偶见于人名,取“返璞归真”“文思俊逸”的寓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用例,可参考《古诗源》《蒙古逸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碑阙避难就易鼻青额肿藏舟惭怍晨飡成势出甲村粗稻糠雕花玻璃讹俗匪解枌栱傅科摆负实诡力贵腾豪叫合生互错扈养戒训吉皇即路锦被堆警容计无返顾拘游局子老谋连日连夜赁耳佣目灵绣流花瞒瞒顸顸毛蓬蓬摸头不着偏短青铜镜琼珂权戚人役日期散白三象生故寿耇输志送年盘松月绥山桃汤玉腾化术无节五气五显灵官翔翼销凝械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