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monish and warn] 規勸告誡
(郗鑒)後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見,必欲苦相規誡。 王麼知其意,每引作它言。——《世說新語·規箴》
規正告誡。《後漢書·周舉傳》:“尚書 郭虔 、 應賀 等見之歎息,共上疏稱 舉 忠直,欲帝置章禦坐,以為規誡。”《舊唐書·元行沖傳》:“ 行沖 性不阿順,多進規誡。”《明史·黃得功傳》:“ 得功 粗猛不識文義……然忠義出天性,聞以國事相規誡者,輒屈己改不旋踵。”
“規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 guī jiè ,意為規勸告誡,通常指以善意的方式引導他人改正錯誤或避免過失。以下是詳細解釋:
“我會婉言規誡他不要這樣做。”(查字典)
“良言規誡”常被寫入家訓,以傳承家風。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曆史演變或具體案例,可參考《世說新語》《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等來源。
《規誡》(guī jiè)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警告、告誡、勸誡。指對他人提出一定的要求或規範,希望對方能夠遵守。
《規誡》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
《規誡》總共由11筆畫構成,其中規部3筆,誡部8筆。
《規誡》一詞的來源是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在繁體中,規的部分寫作「規」,誡的部分寫作「誡」。
在古代漢字中,規的上半部分寫成「八」字,下半部分寫成「口」字,誡的上半部分寫成「言」字,下半部分寫成「去」字。
1. 周末的家訓會上,父親一再對我進行規誡,希望我能更加自律。
2. 這個培訓課程主要是對剛剛上崗的員工進行規誡,讓他們了解公司的工作規範。
1. 規矩:表示遵守的準則,遵循社會公共行為規範。
2. 規範:表示某一領域内應當遵循的标準和準則。
3. 勸誡:表示對他人的規勸,希望對方能夠明白并改進。
1. 諄諄告誡:語氣婉轉但态度堅決的勸誡。
2. 忠告:真誠的建議和告誡。
1. 贊美:對某人或某事表示贊揚和鼓勵。
2. 提攜:表示對某人的支持和培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