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monish and warn] 规劝告诫
(郗鉴)后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 王么知其意,每引作它言。——《世说新语·规箴》
规正告诫。《后汉书·周举传》:“尚书 郭虔 、 应贺 等见之叹息,共上疏称 举 忠直,欲帝置章御坐,以为规诫。”《旧唐书·元行冲传》:“ 行冲 性不阿顺,多进规诫。”《明史·黄得功传》:“ 得功 粗猛不识文义……然忠义出天性,闻以国事相规诫者,輒屈己改不旋踵。”
“规诫”是由“规”与“诫”组成的复合动词,指以劝告、警示的方式纠正他人的言行,常用于长辈对晚辈、师长对学生等具有指导关系的语境中。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一是通过正面引导提出建议,二是明确指正错误以避免重蹈覆辙。例如《后汉书》中“规诫之言,日闻于耳”即体现了这一用法的历史渊源。
从词义演变角度分析,“规”本义为画圆的工具(如圆规),引申为规范、准则;“诫”则从“言”部,强调用言语劝诫。两者结合后,既包含制定行为标准,又突出言语教导的过程。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如“老师规诫学生遵守纪律”或“家书中的规诫之辞”。
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将“规诫”释义为“规劝告诫”,并标注其为书面用语。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纂的《新华成语大词典》进一步指出,该词隐含“以善意且严肃的态度进行教导”的语义色彩。
需注意,“规诫”与“规劝”存在细微差异:前者更强调在劝告中带有警示意味,后者则偏重温和劝导。例如《论语·里仁》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虽未直接使用该词,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规诫思想的精神内核。
“规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guī jiè ,意为规劝告诫,通常指以善意的方式引导他人改正错误或避免过失。以下是详细解释:
“我会婉言规诫他不要这样做。”(查字典)
“良言规诫”常被写入家训,以传承家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词的历史演变或具体案例,可参考《世说新语》《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来源。
拔渡百索暴灭憯痌诚真串夷淳固蹿蹦雕章镂句凡短访亲防震改弦易调鬼把戏诡狭汉子河出伏流鸿功侯波皇颉户口册胡貉煎靡揭锅妓衣空转口噤老草联辞连续剧列位迾置利喙赡辞陵轧蛮舶瞑拜民讼瀎泧闹嘴辟除墙高基下签帖佥谐亲和力沙隄善会射御十地谥议收勘诵佩提示颓唆托物无笆壁无当忤时厢子仙宗萧规曹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