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軟的意思、罷軟的詳細解釋
罷軟的解釋
亦作“ 罷輭 ”。 1.疲沓軟弱。 漢 賈誼 《治安策》:“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 宋 蘇轼 《代張方平谏用兵書》:“所任将吏,罷軟凡庸。”《金史·仆散安貞傳》:“防 河 卒多老幼罷輭不勝執役之人,其令速易之。”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可惡這 鄭州 百姓,欺侮我罷軟,與我起個綽號,都呌我做‘模棱手’。”
(2).謂無主見。《西遊記》第七二回:“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像我這個老和尚罷軟。” 明 馮夢龍 《挂枝兒·是非》:“好笑你耳官罷軟,輕信人言。”
詞語分解
- 罷的解釋 罷 (罷) à 停,歇:罷休。罷工。罷課。罷市。罷論(打消了打算)。罷筆(停止寫作)。 免去,解除:罷免。罷官。罷職。罷黜。 完了,畢:吃罷飯。 罷 (罷) 同“吧”。 罷 (罷) í 古同“疲”
- 軟的解釋 軟 (軟) ǎ 柔,與“硬”相對:柔軟。軟席。軟卧。軟緞。軟話(溫和的話)。軟綿綿。 懦弱:軟弱。欺軟怕硬。 容易被感動或動搖:心軟。耳軟。 不用強硬的手段進行:軟磨(?)。軟禁。軟刀子(喻使人在不知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罷軟”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罷軟”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pí ruǎn(部分文獻标注為bà ruǎn,但權威古籍多采用pí音)。其核心含義指疲沓軟弱、缺乏主見或能力不足,多用于形容人處事優柔寡斷或懦弱無能。
二、詳細釋義
-
疲沓軟弱
源自漢代賈誼《治安策》:“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指官員因能力不足而無法履行職責。
-
無主見、懦弱
《西遊記》第二七回提到“老和尚罷軟”,形容性格軟弱、缺乏決斷力。
三、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批評官員或個人的能力不足,如《漢書》中的官員評價。
- 現代語境:可引申為對職場、生活中缺乏行動力或決策能力的批評,例如:“團隊領導者若罷軟,項目難以推進。”
四、注意
部分網絡釋義(如“變得堅強”)存在偏差,需以權威古籍和詞典為準。該詞含貶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罷軟這個詞是指網絡用語中的“不再使用某個軟件或應用程式”。它的拆分部首是糸和口,共有14個筆畫。該詞的來源是中國大陸的網絡流行語。在繁體字中,罷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下面是一個例句:“我已經罷軟微信了,現在使用其他聊天軟件。”與罷軟相關的詞彙有“換軟件、抛棄軟件、卸載軟件”等。它的近義詞是“棄用軟件”,反義詞則是“繼續使用軟件”。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可以繼續向我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