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罷軟的意思、罷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罷軟的解釋

亦作“ 罷輭 ”。 1.疲沓軟弱。 漢 賈誼 《治安策》:“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 宋 蘇轼 《代張方平谏用兵書》:“所任将吏,罷軟凡庸。”《金史·仆散安貞傳》:“防 河 卒多老幼罷輭不勝執役之人,其令速易之。”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可惡這 鄭州 百姓,欺侮我罷軟,與我起個綽號,都呌我做‘模棱手’。”

(2).謂無主見。《西遊記》第七二回:“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像我這個老和尚罷軟。” 明 馮夢龍 《挂枝兒·是非》:“好笑你耳官罷軟,輕信人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罷軟"是古代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及文獻用例綜合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罷"通"疲",意為軟弱、無能;"軟"指缺乏力度,合指人性格懦弱或處事不力。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賈誼傳》"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指官員能力不足卻未受責罰的情況。

在古代文獻中,"罷軟"常與政治治理相關聯。如《明史·職官志》記載"考察之法,罷軟無為、貪酷異常者,明注實迹",将"罷軟"列為官員考核的負面标準,特指屍位素餐的失職行為。現代《古代漢語詞典》延伸解釋為"才能低下,缺乏決斷力",多用于批評管理者的不作為現象。

詞性演變方面,《說文解字注》指出"罷"本義為遣散罪人,後衍生出"停止"與"疲弱"雙重含義。王念孫《廣雅疏證》考據"罷軟"實為"疲軟"的通假用法,強調精神層面的萎靡狀态。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在研究古代職官制度文獻時仍具學術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罷軟”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罷軟”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pí ruǎn(部分文獻标注為bà ruǎn,但權威古籍多采用pí音)。其核心含義指疲沓軟弱、缺乏主見或能力不足,多用于形容人處事優柔寡斷或懦弱無能。

二、詳細釋義

  1. 疲沓軟弱
    源自漢代賈誼《治安策》:“坐罷軟不勝任者,不謂罷軟,曰‘下官不職’。”,指官員因能力不足而無法履行職責。

  2. 無主見、懦弱
    《西遊記》第二七回提到“老和尚罷軟”,形容性格軟弱、缺乏決斷力。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

部分網絡釋義(如“變得堅強”)存在偏差,需以權威古籍和詞典為準。該詞含貶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百年好事伯俞泣杖草榻長嘶踹水楚市刺虎持鹬存暖大腳力當空丹雞打診磴路東央西浼睹當覆藏負劍孚信高根绠套貴耳賤目果皮撼搖會郎火孽火虬階室驚鵲禁取禁食窘戮技系老根人家兩着兒麥稈沒分寸妙書莫大牡籥偶詞飄淋頻煩起舵情巧窮問球兒麝腦深毖神墟射屏畬菑守保輸役涕漣挺冠偷風頭昏眼暈讬于空言微酡無私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