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有名的意思、出師有名的詳細解釋
出師有名的解釋
有正當理由進行征伐。京劇《将相和》第一場:“ 趙 若獻璧,乃懼怕我邦,不難臣服;若是不獻,再去征讨,方算出師有名。”
詞語分解
- 出師的解釋 ∶完成從師學藝 ∶率兵征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詳細解釋.出兵。《左傳·文公十六年》:“夫 麇 與 百濮 ,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後漢書·吳漢傳》
- 有名的解釋 出名;名字為大家所知有名的科學家詳細解釋.出名。謂名字為大家所知。《管子·版法》:“慶勉敦敬以顯之,富祿有功以勸之,爵貴有名以休之。” 尹知章 注:“賢者有名,爵貴以休之。” 宋 蘇轼 《東坡志林
網絡擴展解釋
“出師有名”是一個成語,指采取軍事行動時有正當的理由,強調行動的合理性和道義基礎。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含義:指進行征伐或軍事行動時具備正當理由,符合道義或法理依據。與之相對的成語是“出師無名”(缺乏合理理由)。
- 出處:源自現代京劇《将相和》第一場台詞:“趙若獻璧,乃懼怕我邦,不難臣服;若是不獻,再去征讨,方算出師有名。”
2.語法結構與用法
- 結構:主謂式成語,由“出師”(出兵)和“有名”(有正當名義)組成,中性色彩。
- 用法:多作賓語或謂語,用于軍事、政治或日常事務中強調行動合法性。
例句:“自古道出師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
3.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師出有名(出自《禮記·檀弓下》,義同,但更早出現)。
- 反義詞:出師無名、師出無名。
4.實際應用場景
- 曆史或文學中常用于描述戰争、談判前的輿論準備,例如:“若對方違約,我方再采取行動方算出師有名。”
- 現代引申為做事前需有合理依據,避免被質疑動機。
該成語強調行動前的道義正當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深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出師有名》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修業結束、出來工作時,有很高的聲望和名氣。下面是關于該成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該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拆分成部首和筆畫為:出(山),師(帚),有(月),名(口)。
來源:據說,《左傳·襄公十二年》中有一句:“既出師也有名。”最早使用該詞語的文獻記載是在戰國時期,現在已經成為漢語的常用成語之一。
繁體:《出師有名》的繁體寫法為「出師有名」。
古時候漢字寫法:按照古代《康熙字典》的字符順序,字形分别為「凸丨山」「巾式帚」「月」「口」。
例句:他以優異的表現通過了考試,從而出師有名。
組詞:有名無實、出人頭地、名垂青史、名聲大噪等。
近義詞:聲名煊赫、名滿天下、馳名中外等。
反義詞:默默無聞、無名無姓、不起眼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