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麋銜的意思、麋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麋銜的解釋

即鹿銜草。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薇銜》。參見“ 鹿銜草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麋銜(mí xián)是中藥“薇銜”的别名,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其命名與麋鹿的習性相關。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釋義與别名

“麋銜”指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其近緣植物,因古代觀察麋鹿(四不像)患病後會銜食此草而得名。《本草綱目·草部》引陶弘景注:“麋銜,俗名鹿銜草。鹿有疾,銜此草瘥。” 其常見别名包括:

二、植物特征與藥用

  1.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葉基生,形似茺蔚(益母草);花小,黃白色,簇生穗狀(《本草經集注》)。
  2. 藥用部位:全草或根莖入藥,味苦平,歸肝、腎經(《中華本草》)。
  3. 功效:
    • 祛風濕:主治風濕痹痛、腰膝無力(《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
    • 止血消腫:療崩漏、外傷出血及癰腫(《名醫别錄》)。
    • 安神定驚:古方用于驚痫、癫疾(《本草綱目》引甄權說)。

三、命名淵源

“麋銜”之名源于動物行為觀察。李時珍釋名:“麋鹿食此草後,常銜之口中,故謂‘麋銜’。” 此說印證了古人通過生物習性認知藥物的經驗智慧。

四、文獻考據

五、現代應用

現代研究證實,鹿銜草含熊果苷、黃酮類成分,具抗炎、抗氧化及免疫調節作用(《中國藥典》),廣泛用于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炎等症。


文獻來源:

  1.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2. 《本草經集注》(南朝梁·陶弘景)
  3. 《名醫别錄》(魏晉·佚名)
  4.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5. 《中國藥典》(2020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麋銜”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mí xián,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植物學含義(主要解釋)

  1. 基本定義
    指“鹿銜草”,即一種中草藥,首次記載于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草四·薇銜》。

    • 别名:薇銜、麋銜草。
    • 藥用特性:據記載,具有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常用于治療關節疼痛、跌打損傷等症。
  2. 詞源與結構

    • “麋”為鹿科動物,“銜”意為“含、叼”,因鹿類常銜食此草而得名。
    • 該詞為偏正結構,強調草與動物習性的關聯性。

二、引申含義(非主流用法)

少數資料(如查字典2023年詞條)提到“麋銜”被引申為成語,比喻人際關系緊密、互相依戀。


如需更詳細的中草藥屬性或古籍原文,可查閱《本草綱目》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阿監胞褢保釋不落道裁撙成色醝院打譜蝃蝀頂梁柱鼎運惡虎不食子二望告脫公升國際市場賀冬黑店懷鬼胎黃石老回霜收電會應戶奴角端牛絞绡金泥涓露倨僈陖翟具人老泥壘口犁牛骍角镂印祃牙民辦迷朱碧鉗徒畦徑親重曲線運動遶遶人情世态忍辱含垢少焉手飾水晶包順口話私盟擡手王猶未售文履文身剪發吳三桂五音六律祥應先師廟銷印禊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