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火的意思、過火的詳細解釋
過火的解釋
[go too far] [說話、辦事] 超過適當的分寸或限度
這話談得太過火了
詳細解釋
說話、做事超過適當的分寸或限度。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沒些兒斟量,沒些兒懼憚,做得過火。”《歧路燈》第四三回:“ 王紫泥 在牀上翻起身來道:‘ 老賈 ,你也太小心過火了, 譚相公 不是那一號兒人。’” 馬南邨 《燕山夜話·初生之犢不怕虎》:“對于青少年的培養和訓練,要注意既不要貪多圖快,用力過火;也不要嬌養溺愛,過于保守。”
詞語分解
- 過的解釋 過 (過) ò 從這兒到那兒,從此時到彼時:過江。過賬。過程。過渡。過從(交往)。經過。 經過某種處理方法:過秤。過磅。過目。 超出:過于。過度(?)。過甚。過獎(謙辭)。過量(刵 )。過剩。過猶不及
- 火的解釋 火 ǒ 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别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 緊急:火速。十萬火急。 指槍炮 * 等:火藥。火炮。 發怒,怒氣:火暴。火
網絡擴展解釋
“過火”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是超過適當的分寸或限度,通常用于形容行為、言論或情感的過度表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原指火焰燃燒超過正常範圍,後引申為“超出合理界限”。
- 詞性:形容詞,可作謂語或定語(如“過火的玩笑”“行為過火”)。
二、詳細釋義
-
行為或言論的過度
指某件事做得超出合理範圍,可能引發負面後果。例如:
- 批評他人時過于尖銳,可稱為“批評過火”。
- 玩笑開得過分,可能被指責為“玩笑過火”。
-
情感或态度的極端化
如憤怒、熱情等情緒表現過于激烈,例如“他的反應太過火了”。
三、出處與演變
- 最早文獻:出自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沒些兒斟量,沒些兒懼憚,做得過火。”
- 演變:從具體“火焰過度燃燒”逐漸抽象為對行為、語言的評價。
四、使用場景
- 日常生活:形容人際交往中的不當行為(如争執、玩笑)。
- 文學創作:用于刻畫人物性格或沖突(如“他總因過火的固執惹禍”)。
- 社會評論:批評政策、措施等執行時超出必要限度。
五、近義詞與辨析
- 近義詞:過分、過頭、過激、過度。
- 辨析:
- “過火”強調主觀行為超出客觀合理範圍;
- “過分”更側重對标準或常理的違背。
補充說明
- 本義延伸:在特定語境中仍保留“被火燒過”的含義(如“這片山林曾經過火”)。
- 文化背景:儒家文化注重“中庸”,因此“過火”常含貶義,暗示需克制與適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方言差異,可參考來源網頁中的古籍引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過火
過火是一個常見的詞彙,表示事情或行為超過了正常的範圍,超過了應有的限度。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辶(辵)」和「火」兩個部首,辶部表示走路的意思,火部表示火焰的意思。
「過火」這個詞的來源,最早見于《本草綱目》這部醫學著作中,其意為中草藥火候過大,失去藥性,無法達到應有的療效。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其他方面超出了正常範圍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過火」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什麼不同之處。
古時候,「過火」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如在《莊子·秋水篇》中,使用了「越火」來表達超過火候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過火」一詞的例句:
- 他的要求太過火了,我們無法滿足。
- 這場争執已經過火,雙方都需要冷靜下來。
- 他對孩子的要求有點過火,過度保護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與「過火」相關的詞彙有:
- 過度:表示超出正常的範圍或程度。
- 過猶不及:表示過頭了就不好。
- 失控:指事情或行為失去了控制。
相反的詞彙包括:
- 適度:表示在適當的範圍内。
- 不足:表示不夠、不充分。
- 恰到好處:表示達到了恰當的程度。
總之,「過火」是一個形容事物或行為超過了正常範圍的詞彙,可以用來描述各種不同情境下的超過、失控等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