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鞲蔽的意思、鞲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鞲蔽的解釋

臂套。《史記·張耳陳馀列傳》:“ 高祖 從 平城 過 趙 , 趙王 朝夕袒韝蔽,自上食,禮甚卑。”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韝者,臂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鞲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古代的一種臂套,主要用于保護手臂。其作用類似于現代的護腕或護臂,常由皮革等材料制成。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張耳陳馀列傳》中的記載:“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朝夕袒鞲蔽,自上食,禮甚卑。”此處的“鞲蔽”描述趙王為表恭敬,脫下外衣僅着臂套,親自為漢高祖奉食的場景。裴駰在《史記集解》中引徐廣的注釋:“鞲者,臂捍也”,進一步說明其防護功能。

擴展說明

  1. 讀音:拼音為gōu bì。
  2. 文化背景:古代貴族或侍從在特定場合(如侍奉君主)會佩戴鞲蔽,既是實用護具,也是禮儀符號。
  3. 近反義詞:目前文獻中未見明确記載,但可結合“臂捍”“護臂”等詞聯想其用途。

如需更詳細的古代服飾或禮儀研究,可參考《史記》原文或相關曆史考據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一、《鞲蔽》的意思

《鞲蔽》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用皮革或草木等材料制造防盾或遮蔽物,用來保護或隱藏某物或某人。

二、拆分部首和筆畫

《鞲蔽》的部首是“革”,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革的8畫和庇的18畫。

三、來源

《鞲蔽》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天道》一篇中:“雖周于乎鞲蔽盜竊之士,不若問諸于我矣。”

四、繁體

《鞲蔽》的繁體字為「鞲蔽」。

五、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形有所變化。鞲的古字形為“高”字旁加“革”字,蔽的古字形為“田”字旁加“庇”字。

六、例句

1. 他用一塊皮革制成了一個鞲蔽,用來保護自己免受風雨侵襲。

2. 暗處的狙擊手隱藏在鞲蔽後,等待着最佳的射擊機會。

七、組詞

1. 韬光養晦(tao guang yang hui):隱藏實力,不外露。

2. 僞裝(wei zhuang):假裝成其他樣子,隱藏真實情況。

3. 掩護(yan hu):保護或隱藏某人或某物,使其不受傷害。

八、近義詞

1. 遮蔽(zhe bi):遮擋住,使看不見。

2. 掩蔽(yan bi):隱藏,掩蓋真相。

九、反義詞

顯露(xian lu):展露出,顯示出。

顯揚(xian yang):張揚,彰顯出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