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寄當歸的意思、寄當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寄當歸的解釋

當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藥,諧音取應當歸來之意。《三國志·蜀志·姜維傳》“ 維 遂與母相失”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雜記》曰:“初, 姜維 詣 亮 ,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 維 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又《吳志·太史慈傳》:“ 曹公 聞其( 太史慈 )名,遺 慈 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但貯當歸。”後因以“寄當歸”為催促歸去之典。 宋 辛棄疾 《瑞鹧鸪·京口病中起登連昌觀偶成》詞:“山草舊曾呼遠志,故人今又寄當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寄當歸”是一個蘊含典故的中文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語來源與典故

該詞源自《三國志》中的兩個曆史事件:

  1. 姜維典故:姜維投奔諸葛亮後,母親寫信要求他“求當歸”(即應當歸來),姜維卻以“但有遠志,不在當歸”回應,表達志向遠大、不急于歸家()。
  2. 太史慈典故:曹操為招攬太史慈,寄送内含“當歸”的匣子,暗示他應當歸附()。

二、字面與雙關意義

三、文學與文化應用

該詞成為古典文學中表達“思歸”的意象。例如:

四、現代用法

現多用于文學或書信中,表達對親友歸來的委婉催促,或借古喻今傳遞懷舊情感()。

如需更完整的典故原文,可參考《三國志·蜀志·姜維傳》及《吳志·太史慈傳》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寄當歸

寄當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通過郵寄的方式送還給對方。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寸、殳、彳,共計8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時候人們常常通過寄送物品來表達情意。

關于寄當歸的繁體寫法沒有特定的規定,一般可以直接使用繁體字“寄當歸”來表示。在繁體字中,寄當歸的字形有些許差異,但整體意思并無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也有一定差異,一般以“寄返歸”或“寄遣歸”來代替寄當歸的寫法。這些寫法都是古代人們在傳遞信息時所采用的方式。

以下是寄當歸在句子中的例句:

1. 我将這本書寄當歸圖書館。

2. 他一直想把這個禮物寄當歸給他的老師。

關于寄當歸的組詞,可以有以下的搭配:

1. 寄托當歸:通過寄托的方式将物品送還給對方。

2. 郵寄當歸:通過郵寄的方式将物品送還給對方。

寄當歸的近義詞包括:
1.歸還:還給對方。
2.歸宿:物品返回原處。
3.返還:歸還。
4.送回:将物品送還給對方。

反義詞包括:
1.郵寄:寄送物品至對方手中。
2.托運:通過托運方式進行投遞。
3.交付:将物品移交給對方。
4.轉交:将物品傳遞給他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