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勸的意思、勤勸的詳細解釋
勤勸的解釋
謂以身之勤勞勸勉别人。《三國志·魏志·王昶傳》:“ 昶 斫開荒萊,勤勸百姓,墾田特多。” 唐 于邵 《劍南東川節度使鮮于公經武頌》:“拉彼群逋,輯我遊闕,躬之先之,不日不月,七載勤勸,三軍克振, 龍安 之役,伐 原 示信。”
詞語分解
- 勤的解釋 勤 í 做事盡力,不偷懶:勤勞。勤快。勤奮。勤政(勤奮于政事)。勤謹。勤勉。勤懇。克勤克儉。 經常:勤密(頻繁)。來往很勤。 上班,事務:勤務。勤雜。出勤。後勤。 擔心,憂慮:勤恤(憂慮憐惜)。 幫助
- 勸的解釋 勸 (勸) à 說服,講明事理使人聽從:勸說。勸解(?)。勸導。勸教(刼 )。勸谏。勸慰。勸戒。勸進(封建社會勸說實際上已經掌握政權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勉勵:勸勉。勸學。勸業。勸善。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勤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通過自身的勤勞行為勸勉他人,強調以身作則的引導方式。例如《三國志》中記載王昶“斫開荒萊,勤勸百姓”,即通過開墾荒地的實際行動帶動百姓勞作。
構成與延伸
- 字詞拆分:
- 勤:表示勤奮、努力,既指自身行動上的勤勉,也隱含對他人的激勵。
- 勸:指勸告、勸導,側重于通過語言或行為影響他人。
- 使用場景:多用于教育、工作等需要鼓勵他人積極行動的場合,如師長勸學生勤學、領導帶動團隊協作等。
權威文獻例證
- 曆史用例:唐代于邵《劍南東川節度使鮮于公經武頌》中提到“七載勤勸,三軍克振”,體現長期以身作則的勸勉效果。
常見誤解辨析
- 部分解釋(如)将“勤勸”單純理解為“頻繁勸說”,但權威來源更強調“以行動示範”的内涵,需注意區分。
總結來看,“勤勸”融合了行動與語言的雙重引導,是中華文化中“身教勝于言傳”理念的典型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勤勸
勤勸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勸告、勸導、激勵他人勤奮努力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勤勸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力”和“言”,它們分别表示力量和言語。勤勸的總筆畫數為12。
來源
勤勸是古代漢字的組合,源于《說文解字》。其中,“勤”表示勤奮努力,“勸”表示勸告、勸導,兩者組合後意為勸告他人勤奮努力。
繁體字
勤勸的繁體字為「勤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勤勸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隻是書寫風格和字形有所差異。
例句
1. 作為領導者,我們應該勤勸員工保持高效率的工作狀态。
2. 他的父母一直勤勸他努力學習,為自己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組詞
勤勸的組詞有:勤勉、勸告、勸導、勤奮等。
近義詞
勤勸的近義詞有:勉勵、激勵、引導等。
反義詞
勤勸的反義詞有:妨礙、打擊、阻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