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末的意思、沖末的詳細解釋
沖末的解釋
亦作“沖末”。 元 雜劇角色名。又稱二末。末,劇中男角,猶京劇中的“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嶽委談下》:“ 元 雜劇中……又有沖末,蓋即今之外耳。”按,《元曲選》作“沖末”。參閱 明 王骥德 《曲律·論部色》、 清 焦循 《劇說》卷一。
詞語分解
- 沖的解釋 沖 (⑦沖??衝) ō 用水或酒澆注,水撞擊:沖茶。沖劑。沖洗。沖蕩。 向上鑽,直上:沖騰。沖入雲霄。 破解不祥:沖喜。 空虛,謙虛:“大盈若沖,其用不窮”。沖挹(?)。謙沖。 幼小:沖昧。沖弱。沖齡
- 末的解釋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後,終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窮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業。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傳統戲劇角色名,一
網絡擴展解釋
“沖末”是元雜劇中的一種角色名稱,屬于傳統戲曲行當之一,具體含義和特點如下:
1.基本定義
沖末又稱“二末”,是元雜劇中“末”行的一種細分角色。這裡的“末”指男性角色,相當于京劇中的“生”行。沖末通常扮演次要男性角色,如配角或開場人物,起到推動劇情的作用。
2.角色定位
- 職能:沖末多用于引出劇情或銜接場景,例如在元雜劇《窦娥冤》中,沖末可能扮演窦天章(窦娥之父)這類非核心但關鍵的人物。
- 地位:在“末”行中,沖末地位次于“正末”(主角),但高于其他末角分支,故稱“二末”。
3.曆史文獻記載
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提到:“元雜劇中……又有沖末,蓋即今之外耳。”說明沖末在明代已被類比為“外”角(老年或次要男性角色)。清代焦循《劇說》等文獻也對此角色有考證。
4.與其他角色的對比
- 正末:主角,如《漢宮秋》中的漢元帝。
- 沖末:次要男性角色,如《趙氏孤兒》中開場介紹背景的趙朔。
- 外末:老年男性角色,職能與沖末有部分重疊,但外末更側重年齡特征。
5.現代戲曲中的演變
隨着戲曲發展,沖末的職能逐漸被“外”“副末”等行當吸收,現今京劇等劇種中已無此專稱,但其表演形式仍保留在傳統劇目中。
總結來看,“沖末”是元雜劇承襲宋金雜劇、發展出的一種特色行當,反映了古代戲曲角色分工的細緻化。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劇目中的沖末案例,可參考《元曲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沖末》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終點、末端。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冫,筆畫數為十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的古時候的寫法是“衝末”。
關于這個詞的繁體字,我們可以使用“衝末”來表示。例如,在傳統繁體字版的書籍中,我們可能會看到“沖末”用“衝末”來寫。
下面給出一些例句來幫助理解這個詞的用法:
1. 這條河的沖末是一個美麗的瀑布。
2. 信號塔是火車運行的沖末。
此外,我們也可以根據這個詞構造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沖程”指的是機械或物體運動的距離;“末端”表示某物或某過程的結束部分。
關于近義詞,我們可以使用“末端”、“終點”來替換“沖末”。而反義詞方面,則可以使用“起點”或“起初”來表示與“沖末”相反的意思。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詞語“沖末”。如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