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貢禹彈冠的意思、貢禹彈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貢禹彈冠的解釋

《漢書·王吉傳》:“ 吉 與 貢禹 為友,世稱‘ 王陽 在位, 貢公 彈冠’。言其取舍同也。”謂 貢禹 與 王吉 (字 子陽 )友善,見其在位,亦願為官。後遂以“貢禹彈冠”比喻樂意輔佐志向相同的人。 唐 李德裕 《授狄兼谟兼益王傅鄭柬之兼益王府長史制》:“以 兼謨 慷慨納説,有 爰絲 正席之忠;以 柬之 取舍俟時,有 貢禹 彈冠之操,皆行不苟合,誠無暗欺。” 清 黃宗羲 《與陳介眉庶常書》:“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王陽 在位, 貢禹 彈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貢禹彈冠”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中國古代曆史典故,常用于比喻因朋友或親近之人得勢、升官,而自己也感到欣喜并準備出仕或受益的現象。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内容參考權威詞典來源以确保專業性和可信度。

一、詞義解釋

“貢禹彈冠”的字面意思是“貢禹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引申義為當友人獲得高位時,自己整理衣冠準備隨之出仕,表達一種因連帶關系而産生的喜悅和期待。這個詞強調人際網絡中的相互影響,常用于描述官場或社交圈中的連帶升遷效應。例如,在句子中可以說:“聽聞好友升職,他不禁有貢禹彈冠之喜。”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出處與曆史背景

該成語源于西漢時期的曆史事件,記載于《漢書·王吉傳》。貢禹和王吉是好友,兩人都以清廉著稱。當王吉被任命為谏議大夫時,貢禹得知消息後,立即彈冠(整理帽子),以示準備出仕。果然,不久後貢禹也被朝廷征召為官。這個故事體現了古代士大夫之間的惺惺相惜和官場連帶關系,成為後世常用的典故。參考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

三、用法與例句

在現代漢語中,“貢禹彈冠”多用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形容因他人得勢而産生的積極反應,帶有輕微的諷刺或中性色彩。它常用于成語接龍或文學作品中,以增強表達的生動性。例如:

四、總結

“貢禹彈冠”不僅是一個曆史成語,還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際關系哲學。其權威解釋在主流漢語詞典中均有收錄,确保了用詞的準确性和文化深度。參考來源:《成語辭海》。

網絡擴展解釋

“貢禹彈冠”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gòng yǔ tán guān,其核心含義是比喻樂意輔佐志向相同的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釋義與出處

該成語源自《漢書·王吉傳》,記載西漢時期王吉(字子陽)與貢禹為好友。當王吉被任命為谏議大夫時,貢禹聽聞後“彈冠”(彈去帽子上的灰塵),表示準備出仕輔佐好友。後世以此形容志趣相投者互相支持、共同成就的默契。

二、典故背景

據補充記載,漢元帝時,王吉被召為谏議大夫,貢禹得知後不僅彈冠相慶,不久後自己也被任命為谏議大夫。這一行為體現了兩人政治理念的契合,以及甘願為共同目标協作的态度。

三、用法與例句

四、近義與延伸

近義詞可聯想“志同道合”“惺惺相惜”,但該成語更側重“因信任對方而主動協作”的主動性。其反義則接近“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需查看更多曆史文獻用例或詳細解析,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項烏苞屦摒擋伯牛不可言宣裁尺殘苛蟾鏡趁哄扂楔動作片逗曉耑候度程咄咄書空鵝研貢瑞夠得上辜戮固然寒窓夯具含牙帶角厚言懽悅蹇咢蠒絮截發劫搶累煩煉冶輪邊魯瓢滿目蕭然孟母密密實實年深歲久漂麥蒲蘇穹儀饒劇容心絨衣三制尚韋燒炙深切試胄霜分俟候逃脫吐盂緯俗葦鑰銜竿顯靈鮮食小考消禳犀角燭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