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腿彎。 清 秋瑾 《看護學教程》:“腹部及骨盤、胯部交換繃帶之時……在下肢則以一手托其膝膕,一手把其踵下。”參見“ 腿彎 ”。
“膝膕”的正确寫法應為“膝腘”,是人體解剖學中的一個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膝腘指膝關節後方的凹陷部位,俗稱“腿彎”或“腘窩”。這一區域在醫學操作(如繃帶包紮、穴位定位)中常被提及。
如需進一步了解膝關節的詳細解剖結構,可參考權威醫學資料或解剖圖譜。
膝膕(xī gu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第一個部分是“膝”,意為大腿和小腿之間的關節部位,也指人體的膝蓋所在的位置。第二個部分是“膕”,它是一個古漢字,指膝關節後面的軟骨突起。
膝膕的部首是“月”,它是一個象形部首,表示與月亮有關的事物。膝膕的筆畫數目為15畫。
膝膕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是“膝膕”。它的繁體字形為“膝膕”。在現代的簡化字中,膝膕的寫法保持不變。
例句:
他跌倒後摔傷了膝膕。
她用熱水袋敷在膝膕上,減輕了疼痛。
與膝膕相關的組詞有:膝下、膝容、膝旁等。
與膝膕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膝關節、膝骨。
膝膕的反義詞是膝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