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太陽的熾熱之氣。 漢 王充 《論衡·言毒》:“夫毒,太陽之熱氣也……南郡極熱之地,其人祝樹樹枯,唾鳥鳥墜。巫鹹能以祝延人之疾、愈人之禍者,生於 江 南,含烈氣也。” 三國 魏 曹植 《橘賦》:“禀太陽之烈氣,嘉杲月之休光。” 趙幼文 校注:“烈氣,即炎熱之氣。”
(2).謂氣性剛直。《後漢書·郭太傳》:“ 果 感悔,叩頭謝負,遂改節自勑,後以烈氣聞。”《晉書·李雄載記》:“﹝ 李雄 ﹞少以烈氣聞,每周旋鄉裡,識達之士皆器重之。”
“烈氣”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綜合古籍和現代解釋如下:
指太陽散發的強烈熱氣或炎熱能量,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例如:
形容人性格剛強正直、意志堅定,具有不畏艱險的精神。例如: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文或特定語境中。若需深入考據,可查閱《論衡》《後漢書》等原始文獻。
烈氣(liè qì)一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烈”表示強烈或者激烈的意思,“氣”則表示氣質或者精神。因此,烈氣可以指強烈的情緒、激烈的氣勢或者堅韌的意志。
根據漢字的結構,我們可以将烈氣進行拆分:
烈(huǒ)的部首是火,總共有11個筆畫;
氣(qì)的部首是氣,總共有4個筆畫。
烈氣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在古代,人們常用“烈士氣節”來形容有勇氣和毅力的人。後來,這個詞逐漸被縮減為“烈氣”。
烈氣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烈氣”。
在古代,烈氣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烈”的古代寫法為“烈世”,表示強烈的世态,而“氣”的古代寫法為“氣”,沒有部首氣旁。
1. 他心中燃燒着烈氣,決心不達目的絕不停止努力。
2. 這部電影展現了年輕人以激情和烈氣追求自己夢想的故事。
烈氣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組成新詞,例如:
1. 烈氣勃發:形容激烈的意志和精神充沛。
2. 烈氣揚眉:表示意志堅定、氣勢威猛的形象。
3. 烈氣凜然:形容嚴峻、有威嚴的氣勢。
烈氣的近義詞是熱血和激情,意思接近于熱情洋溢和激烈有力;反義詞則可以是冷靜和柔和,表示相對緩和和平和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