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本。 漢 劉向 《說苑·反質》:“自今以來,無以美妾疑妻,無以聲樂妨政,無以姦情害公,無以貨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謂伐其根素,流於華葉。”
“根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根本”,即事物的根基或本源。具體解析如下:
基礎含義
指事物的本質或根基,與“表面現象”相對。例如漢代劉向在《說苑·反質》中寫道:“是謂伐其根素,流於華葉”,用“根素”比喻根基被破壞後,表面的繁榮(華葉)也會隨之消散。
語境應用
多用于古典文獻或強調深層本質的語境中。例如在政治或道德論述中,警示人們不可因私欲(如美妾、聲樂、貨利等)損害根本原則。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根素”,更多以“根本”“根基”等詞替代。但在學術或文學創作中,可通過引用古籍增強表達的曆史厚重感。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典詞彙的引申含義,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
拆分部首:木(mù)
筆畫:10畫
“根素”一詞源于古代漢語,由“根”和“素”兩個字組成。根指一棵植物在地下紮根的部分,意味着事物的根本基礎;素表示事物的本質、基本特征。
繁體字為「根素」。
古時候,漢字對于“根素”的寫法并未發生重大變化,基本保持現代字形。
這個問題的解決需要從根素上找到答案。
衍生詞:根本(gēn běn)、根源(gēn yuán)、基本(jī běn)、本質(běn zhì)
基礎(jī chǔ)、本源(běn yuán)、根基(gēn jī)
表面(biǎo miàn)、外表(wài biǎo)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