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微權的意思、微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微權的解釋

謂權謀,機變。《黃石公三略·中略》:“《軍勢》曰:使智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趍其利,愚者不顧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也。” 劉寅 注:“微權,權之微妙者也。” 明 李贽 《與焦弱侯書》:“人見以為愚,而不知至人得此微權,是以終身常樂而不憂耳。” 清 梅曾亮 《晁錯論》:“其誅 錯 者何?曰:兵之微權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微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具體闡釋,以下是綜合整理後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微權”指權謀、機變,強調通過微妙而靈活的策略實現目标。劉寅在《黃石公三略·中略》注解中進一步解釋為“權之微妙者”,即策略的運用需具備隱蔽性和精巧性。


二、文獻出處與用法

  1. 核心典籍
    出自《黃石公三略·中略》:“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也。” 意為根據人的不同特性(如智、勇、貪、愚)靈活駕馭,是軍事中的精妙權謀。

  2. 曆史用例

    • 明代李贽在《與焦弱侯書》中以“微權”形容聖人的處世智慧,稱其表面看似愚鈍,實則是運用權謀的體現。
    • 清代梅曾亮在《晁錯論》中分析漢景帝誅晁錯的行為,認為這是“兵之微權”,即通過犧牲個體維護大局的策略。

三、現代延伸

當代語境中,“微權”一詞較少使用,但漢典等工具書提及它也被引申為“互聯網信訪服務”的專有名稱。不過此用法尚未廣泛普及,主要含義仍以古漢語解釋為主。


四、例句參考

  1. “使貪、使愚……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也。” (《黃石公三略》)
  2. “訛言流布,種種猜疑……臣不必為崇煥辯。”(明代奏疏用例)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黃石公三略》、李贽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微權的意思

微權是由"微"和"權"兩個字組合而成的詞,形容權力小、影響力較低的情況。它表示相對于核心權力、主要權力而言的一種較小的權力狀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微權的"微"字,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彳"部(步偏旁),右邊是"豕"部(豬頭旁)。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而"權"字則由"木"部(木字旁)和"又"部(右手旁)組成,總筆畫數為9畫。

來源與繁體

微權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晚近,具體出處尚無明确記載。繁體字中的"權"字寫作「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微"字和"權"字的形态略有不同。古代的"微"字寫作「微細」,而"權"字寫作「權」。

例句

1. 在這個組織中,他隻是一個普通員工,擁有微權。

2. 這個政策對于市民的生活有微小的權力影響。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微觀、微不足道、權力

近義詞:微弱權力、次要權力

反義詞:核心權力、重要權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