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風紀。《明史·循吏傳·陳灌》:“ 灌 豐裁嚴正,而為治寬恤類此。” 清 趙翼 《贈李莪洲孝廉》詩:“豐裁峭不受人憐,議論平能令公喜。” 清 姚鼐 《孫母張宜人八十壽序》:“其立朝有豐裁,能斷大事。”
“豐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為綜合解釋:
豐裁(拼音:fēng cái)意為“猶風紀”,即指法度、紀律或威嚴的儀态,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事作風或儀态莊重嚴謹。
古籍引用:
詞義解析: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描述人物治理嚴謹、儀态威嚴,或處事果斷的特質。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需注意,部分網絡釋義(如“形容衣着華麗”)可能為誤讀或引申義,建議以古籍和權威詞典解釋為準。
豐裁,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豐裁的拆分部首是 "一" 和 "衣",分别表示的是豐富、豐盛的意思;豐裁的總筆畫是13畫。
來源:豐裁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易經》中的一句話:“豐其蔀,日見其衣。”意思是豐富人的衣裳,使人們的穿着得體整齊。
繁體:豐裁在繁體中的寫法為「豐裁」。
古時候漢字寫法:豐裁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例句:他為大家做了一件豐裁的新衣。
組詞:豐盛、盈豐、豐裕、裁剪、裁縫、衣裳。
近義詞:富饒、豐富。
反義詞:貧瘠、匮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