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幸的意思、蒙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幸的解釋

猶幸蒙,幸運地受到。謙詞。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一》:“ 叔文 蒙幸太子有所見,敢不以聞。” 唐 元稹 《告贈皇祖祖妣文》:“小子 稹 蒙幸餘福,據有方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蒙幸"是一個相對少見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核心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字"蒙"和"幸"的本義及組合來理解:

  1. 核心含義:

    • 蒙: 本義指覆蓋、遮蔽,引申為承受、受到、遭受(常指承受恩惠、恩澤或某種境遇)。《說文解字》釋"蒙"為"王女也",本義為草名,後假借為"冡"(覆蓋),并衍生出"受"義。
    • 幸: 本義指意外地得到好處或免去災禍,引申為寵愛、寵幸、榮幸、幸運。也特指帝王親臨或得到帝王寵愛。
    • 蒙幸: 因此,"蒙幸"的基本意思是"承蒙恩寵"、"受到寵幸"或"有幸得到(某種優待或機會)"。它強調的是一種被動地、謙卑地接受來自地位更高者(如君主、尊長)或某種機緣的恩惠、眷顧或幸運。
  2. 具體解釋與用法:

    • 指承受君王的恩寵: 這是最古典和常見的用法,指臣子得到皇帝的寵愛、信任或重用。例如:"臣蒙幸得以侍奉陛下"(臣有幸得以侍奉陛下)。
    • 指受到尊長的青睐或恩惠: 可以擴展到受到地位、輩分或學識高于自己的人的賞識、照顧或恩惠。例如:"晚輩蒙幸,得聆先生教誨"(晚輩有幸,得以聆聽先生的教誨)。
    • 指有幸遇到(某種機會或境遇): 帶有謙遜和感恩的意味,表示自己幸運地獲得了某種機會、境遇或好處。例如:"此行蒙幸,得見奇景"(這次出行有幸,得以見到奇景)。
    • 謙辭: 在表達自己獲得某種好處或機會時,用"蒙幸"可以體現說話者的謙卑态度和對施予者的感激。
  3. 與現代常用詞的區别:

    • "蒙幸" vs "榮幸": "榮幸"更側重于自身感到光榮和幸運的主觀感受,強調内心的榮耀感。"蒙幸"則更側重于客觀地陳述自己受到(來自外部的)恩寵或幸運這一事實,謙卑色彩更濃。
    • "蒙幸" vs "幸運": "幸運"是通用詞,指好運氣,範圍更廣,不強調"承受恩寵"的被動性和謙卑感。
    • "蒙幸" vs "承蒙": "承蒙"是現代更常用的謙辭,意為"受到(您/您的)",後面常接具體的恩惠(如關照、指教、款待等),適用範圍比"蒙幸"更廣、更口語化。"蒙幸"相對更書面、更古典,更強調"恩寵/寵幸"的意味。

"蒙幸"是一個帶有謙卑和感恩色彩的文言詞彙,核心意思是"承蒙恩寵"、"受到寵幸"或"有幸得到(優待或機會)"。它主要用于描述被動地、謙遜地接受來自地位更高者(如君主、尊長)或某種機緣的恩惠、眷顧或幸運。在現代漢語中,其使用頻率較低,更常用"承蒙"、"榮幸"、"有幸"等詞來表達類似含義。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蒙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 拼音:méng xìng
    • 詞性:謙詞
    • 含義:表示“幸蒙”,即幸運地受到(他人的恩惠或眷顧)。常用于自謙語境,表達對他人給予機會或福澤的感激。例如唐代韓愈《順宗實錄一》中:“叔文蒙幸太子有所見,敢不以聞。”
  2. 古代用例
    該詞多見于唐代文獻,如元稹在《告贈皇祖祖妣文》中寫道:“小子稹蒙幸餘福,據有方州。”,體現其作為謙辭的典型用法。

  3. 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蒙幸”可指“承蒙與帝王同房”,其中“幸”特指帝王臨幸妃嫔。但這一用法較為特殊,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現代已不常見。

  4. 現代擴展含義
    在當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得到幸運眷顧”,強調意外獲得好處或機遇,例如:“他蒙幸得到貴人相助,事業得以發展。”

注意: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原文,可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寶玩诐論寵賂辍食吐哺撮要亶誠彫侈洞潰豆藿牍書犯對氛妖分中附死衮章豪牛黑靈靈悔賴貨賂大行怙恃踐位見性成佛疾呼齌怒九班就書卷首軍年巨嫂坎兒路朗識買嘴凝峻盤程盤載蟛蚎皮婚氣死風球路錦畎疆全竈饒情容當颯飁傷食身當矢石師戴受職樹炮思士操倘使縢牒投殛托伏妥適外按溫瘧沃沃吳承恩香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