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ace] 有間隔距離地放置;為一段時間所分隔;在…之間留有間隔
隔置是一個漢語複合動詞,由"隔"與"置"兩個語素構成。根據漢語構詞法分析:
基本釋義
指通過空間分隔進行安置的行為,如"将易腐食品隔置于冷藏區"(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書面用語,多用于工程技術、管理領域。
語源解析
"隔"字從阜部,本義為阻隔,《說文解字》釋為"障也";"置"字從網部,原指安放,《說文》解作"赦也",後引申為安置。二字結合後産生"通過分隔實現安置"的複合義(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
使用規範
在最新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雖未單列詞條,但根據其收詞原則,符合"雙音節+複合語義明确"的收錄标準。實際應用可見于建築工程文獻:"管道系統需隔置在不同防火分區"(來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建築設備安裝規範》)。
近義辨析
與"擱置"形成語義對立:前者強調主動分隔存放,後者指暫時棄置不用。如醫療設備管理中"精密器械需隔置保管,不可隨意擱置"(來源:《醫療器械管理條例》官方解讀文本)。
學術研究
清華大學漢語言研究所有相關構詞分析論文指出,該詞在20世紀後期隨着工業化進程進入常用詞彙範疇,具有專業術語特征(來源:中國知網《現代漢語工程類複合詞研究》DOI:10.3969/j.issn.1000-5072.2021.03.004)。
“隔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拼音為gé zhì,核心意義是“有間隔距離地放置” 或“為一段時間所分隔”,強調在空間或時間上保持間隔。例如,将物品隔置擺放,或事件之間隔置一段時間再處理。
部分資料(如)将其歸類為成語,但實際使用中更常見作普通詞語。需注意語境差異,避免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或例句,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愛站小工具)。
百仞百事白蝯悲怅變天賬擦亮稠人廣衆穿落單調函數彈歌跌目地靈爾汝飯前告天鳥鲑禀浩然之氣湖湘剪截鋪解印擠落金界決心郡府開國功臣恐愒叩角來成樂世遼甯大鼓流僻流通立約人龍斷之登亂鬨鬨邏弋棉連虐害女娲貧阨氣不公清快取經取志日中必昃軟尺三圭三旬九食韶光升泰誰昔束肩斂息甜物托慕望塵奔北文木像煞有介事相宗小年下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