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頌的意思、蒙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頌的解釋

獸名。猴類。亦稱“ 蒙貴 ”。《爾雅·釋獸》:“蒙頌,猱狀。”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獸四·果然》:“蒙頌一名蒙貴,乃蜼之又小者也。紫黑色,出 交趾 ,畜以捕鼠。勝于貓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蒙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語義屬性的名詞,主要指向以下兩種釋義:

一、古漢語中的禮制概念 據《周禮·春官》記載,“蒙頌”原指古代祭祀儀式中,主祭者以布帛覆蓋祭器并誦讀祝文的行為,象征對神靈的敬畏與溝通。《禮記義疏》進一步注解其為“蒙覆而頌祝”,強調儀式中遮蔽與贊頌并存的宗教内涵。該用法在漢代後逐漸式微,僅存于部分禮學典籍中。

二、現代生物學專有名詞 當代漢語中,“蒙頌”特指靈長目狐猴科的小型夜行性靈長動物(學名:Microcebus murinus),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島。其特征包括:

詞源學辨析 “蒙”字取“覆蓋”或“幼小”之意,“頌”既含贊頌之解,亦通“誦”表發聲特性。這種語義組合既保留古漢語的禮制遺韻,又精準概括了該物種體型嬌小、夜間鳴叫的生物學特征,體現了漢語詞彙發展的古今融合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

“蒙頌”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對某種猴類動物的描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蒙頌是猴類動物的别稱,亦稱“蒙貴”。其體型較小,特征為紫黑色皮毛,主要分布于古代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區。

2.文獻出處

3.特征與用途

蒙頌在古代曾被馴養用于捕鼠,其捕鼠能力甚至被認為“勝于貓貍”(超過貓和狸)。

4.詞源與發音

“蒙頌”是古籍中記載的小型猴類動物,具有實用價值,現代已較少使用該詞。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爾雅》《本草綱目》等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黑輩偶被受辨變惼心澄淡春膏紙啐飲單糖道肥踶齧馬凡卉飛徭瘋枝伏氣綱運膏火之費關慮官舟含煙舟畫鹿車黃敕佳話驕虜及鋒而試極宴稽證跨鶴纏腰勞政裂域流布留質妹丈妙契鳴玑明資匠扭扭屹屹濃厚普濟群生輕口沁潤秋搜曲事篩落翣柳甚嚣事居失樂園石蘂守産思存隨遇銅梗托物寓感亡窮玩手腕無為而成顯功弦木小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