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愛心的意思、愛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愛心的解釋

喜愛之情。《禮記·樂記》:“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史記·律書》:“喜則愛心生,怒則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愛心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及文化内涵解析如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愛心(ài xīn)指關懷、愛護他人的情感與行動,強調無私付出與善意。《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對人或事物懷有深厚感情,樂于給予幫助或關懷的心意。"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詞義分解

    • 愛:本義為"仁惠、仁愛"(《說文解字》),引申為情感上的珍視與行動上的付出。
    • 心:象征情感與意願的核心,如《孟子·告子上》:"恻隱之心,仁之端也。"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二、文化内涵與延伸

  1. 儒家思想淵源

    愛心與儒家"仁愛"思想一脈相承。孔子提出"仁者愛人"(《論語·顔淵》),強調推己及人的博愛精神,構成傳統倫理的核心。

    來源:《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6年。

  2. 現代社會實踐

    在當代語境中,愛心常體現為公益慈善、志願服務等行為,如"希望工程"助學項目、社區互助活動,反映社會集體關懷意識。

    來源:中國民政部《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2021年)。


三、權威引用參考

  1. 語言規範依據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愛心即愛護、幫助他人的心意。"(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 《辭海》(第七版):"愛心泛指對他人或社會的關懷情感,常通過具體行動表達。"(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年)
  2. 文化研究支持

    學者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指出,中國傳統倫理以"互以對方為重"的愛心為紐帶,形成社會凝聚力。

    來源: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四、社會應用實例

注:以上文獻來源可通過國家圖書館平台(nlc.cn)或權威出版社官網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愛心”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愛心指關懷、愛護他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種基于同情與善意的情感表達。其核心在于對他人或生命的尊重與共情,既包括人類之間的情感聯結,也延伸至對動植物及自然生命的保護。

二、核心内涵

  1. 情感層面
    表現為同情、憐憫、寬容等心理狀态,如對弱勢群體的關懷或對困境中生命的共情。
  2. 行動層面
    強調通過具體行為傳遞善意,例如幫助他人、參與公益、保護環境等。

三、行為表現特征

四、深層意義

愛心被視為推動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其本質與人類共同價值觀相聯。部分文化或哲學視角下,愛心被賦予更高精神屬性,如“恒久忍耐、凡事包容”等品質。

五、實際應用

從家庭中的親情關愛,到社會中的慈善活動,再到生态保護行動,愛心貫穿個人與集體行為的多個層面。例如:疫情期間的互助行動、動物保護組織的救助工作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搜狗百科、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埃穢哀酸百裡宰白蛇傳備選並事搏殺部集持拔達例蕩突殿榜電唁陡削二漢二儀發懵煩抱風蛤紛歧伏虎甘波含眸候情黃燦燦回二回敷回爐呼音積案九逝郡堺狂鞭寬厚爛盈靈景鈴語六脈鸬鷀酒論劾霾晦命箓迷卻孽風佩瑱情人節青銅鏡少私寡欲神狗幹郎身家審議苔脯桃笙偷食團丁土生土長徒維現房弦徽曉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