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止,停止。《詩·邶風·東門之楊》“昬以為期,明星煌煌” 唐 孔穎達 疏:“ 毛 以秋冬為昬之正時……《邶風》雲:‘士如歸妻,迨氷未泮。’知迎娶之禮,當在氷泮之前。 荀卿 書雲:‘霜降逆女,氷泮殺止。’霜降,九月也;氷泮,二月也,然則 荀卿 之意,自九月至於正月,於禮皆可為昬。”參見“ 殺内 ”。
“殺止”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殺止(shā zhǐ):指截止、停止,多用于描述時間或行為的終止。例如《荀子·大略》中提到“霜降逆女,氷泮殺止”,意為霜降時開始婚娶,冰融化時停止。
古代禮儀中的時間限定
根據《詩經》及唐代孔穎達的注釋,古代婚嫁活動多在秋冬至初春進行,霜降(農曆九月)開始迎娶,至“氷泮”(冰融化的二月)時結束,稱為“殺止”。
文獻引用
“殺止”是古漢語中表示時間或行為終止的詞彙,常見于古代禮制文獻。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避免與現代引申義混淆。
《殺止》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可以拆分為"木"和"至"兩個部首。"木"表示與樹木有關,"至"表示到達或達到的意思。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7畫。
《殺止》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的意思是停止或中斷殺戮或斬殺的行為。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一些變化。對于《殺止》這個詞而言,它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代寫法中,"木"字的形狀更接近一棵樹木的形象,"至"字的形狀則更像是一個人到達目的地的姿勢。
以下是一些使用《殺止》這個詞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殺止》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總結起來,《殺止》這個詞意思是停止或中斷殺戮或斬殺的行為。它的部首拆分為"木"和"至",總筆畫為7畫。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它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句中展示了該詞的用法。此外,還列舉了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該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