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爬山過水。喻曆盡艱難。《水浒傳》第二二回:“﹝ 宋江 弟兄﹞兩個商量了,徑望 滄州 路上來。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過府沖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第四場:“ 祝英台 :多承 梁兄 情義深,登山涉水送我行。”參見“ 登涉 ”。
“登山涉水”是一個聯合式成語,拼音為dēng shān shè shuǐ,字面意思是“翻越山嶺,蹚過河水”,常用來比喻經曆長途跋涉的艱辛或克服重重困難。
基本含義
字面指翻山過水的體力勞動,深層引申為克服艱難險阻的過程。例如《水浒傳》中提到宋江兄弟“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即形容路途的辛勞。
用法與語境
近義詞與辨析
文化來源
最早出自明代小說《水浒傳》,後也被《西遊記》引用,反映古代文學中對旅途艱辛的典型描寫。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查看《水浒傳》第二十二回、《西遊記》第五十三回等原文。
“登山涉水”是一個成語,意為克服困難、努力奮鬥。它由兩個詞組成,分别是“登山”和“涉水”。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 筆畫:12畫(登-12畫,⼭-3畫) 來源:⼤指高或莊重,⼭指山峰,⼈指人類。合起來表示人類去攀登高山,向上追求。 繁體:登⼭ 古時候漢字寫法:䘜(⼤字頭)⼭ 例句:他夢想着登上珠穆朗瑪峰,在那裡俯瞰世界的壯麗景色。
拆分部首:⼿⽔⼈ 筆畫:12畫(涉-11畫,⽔-4畫,⼈-2畫) 來源:⼿指手臂動作,⽔指水,⼈指人類。合起來表示人類趟水過河或水域,克服阻礙。 繁體:涉⽔ 古時候漢字寫法:濵(⼿字旁)⽔⼈ 例句:他毅然決然涉水前行,不畏挑戰,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組詞:攀登、登頂、登高、涉險、涉足、涉及、水域、水域、水路等。 近義詞:攀登、攀爬、征服、克服、跋涉、渡水等。 反義詞:下滑、後退、避難、回避、躲避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