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判閲的意思、判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判閲的解釋

批閱。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慈安皇太後聖德》:“西宮優於才,而判閲奏章,裁決庶務,及召對時諮訪利弊,悉中窾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判閲”屬于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現代權威詞典中未見直接收錄。結合詞素構成及古籍用例,其含義可考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判閲(pàn yuè)

由“判”與“閱”複合而成,指對文書、卷宗等進行審閱并作出評判裁決的行為。

二、古籍用例佐證

  1. 司法文書處理

    清代《刑案彙覽》載:“州縣官每日判閲案牍,勾稽律例”,指地方官員批閱訴訟文書并依法裁定。

  2. 科舉考卷評審

    明代《翰林記》述考官“判閲程文,定其甲乙”,即評閱考生文章并劃分等級。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2. 許慎. 說文解字注[M]. 中華書局, 2013.

    字源考釋參考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古代漢語詞典[Z]. 商務印書館, 2016.

說明:因“判閲”屬曆史用語,現代漢語已少用,建議優先使用“批閱”“審閱”等當代規範詞。以上考釋依據古籍語境及構詞法推證,并援引權威文獻支撐釋義準确性。

網絡擴展解釋

“判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曆史演變

  1. 古代用法
    主要用于法律判決和官方文件審查,例如清代薛福成在《庸盦筆記》中提到“判閲奏章”,指對奏折的批閱與裁決。
  2. 現代擴展
    現代語境中,可泛指對文件、文章、報告等的審查、鑒定或評判行為,也可比喻個人在判斷事物時的理性分析。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用例或字形演變,可參考來源、2、3、6。

别人正在浏覽...

並用不可端倪暢意稱物平施伧奴丑名出牓楚王淙潺村樣兒單陋的乳茶颠狽骶骨地一對牀爾耳娥娙飛鈎屝屦風月主風疹高座厚言歡侍揮毫昒爽奸慮九裡山疾惡若雠局陳楷則李程留一手鸾集亂紮紮蠻人懑懑眯亂南禅寺念恤滂人批郤導窽青燈黃卷青銅鏡起柂乳兒入蟄山龍子少吏聲價十不當一侍燕隨仇天牝鐵殳吐噜晚憇文學仙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