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答應的意思、答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答應的解釋

(1) [answer;reply;respond]∶出聲回答

(2) [promise;agree]∶表示允諾、同意

我答應這事交給王先生辦了

我們請他來參加讨論會,他答應了

詳細解釋

(1).感應,回應。《後漢書·五行志一》“ 靈帝 熹平 五年夏,旱” 李賢 注引 漢 蔡邕 《伯夷叔齊碑》:“ 熹平 五年,天下大旱,禱請名山,求獲答應。”

(2).回答;答覆。《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 張委 也不答應,同了 張霸 ,和那一般惡少,轉身就走。” 魯迅 《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3).同意;應允;允許。 巴金 《紀念雪峰》:“我勸他也不要答應,我說事情難辦。我想的是他太書生氣,鲠直而易動感情。” 楊沫 《難忘的悠悠歲月》:“我隻得求和我同座位的工人模樣的一家人,幫我拿東西,他們慷慨地答應了。”

(4).應酬;應付。 元 嶽伯川 《鐵拐李》第二折:“如今官府難答應,哥哥平日所行,教與兄弟些。”

(5).伺候;服役。《醒世恒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賈昌 ﹞對老婆説:‘那箇養娘依舊教他伏侍小姐,等他兩箇作伴,做些女工,不要他在外答應。’”《醒世姻緣傳》第二一回:“﹝ 晁夫人 ﹞分咐説:‘你要答應的好,孩子滿月,我賞你們;要答應得不好,一個人嘴裡抹一派狗屎。’”

(6). 明 清 時對近侍太監和宮女之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六·焦桂花》:“内庫庫房柱上有 嘉靖 間一帖……後書答應 焦桂花 傳。”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列宮》:“《明史》禦前近侍太監有答應、長隨諸稱,今以為宮女之稱耳。”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列宮》:“本朝貴人位妃嬪之下;而貴人之下,即是常在、答應。”

(7).猶供應。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内規制紀略》:“再東過小石橋曰香庫,乃内庫供用庫,答應錢糧之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答應”的漢語詞典釋義

“答應”是現代漢語常用動詞,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一、應聲回答,表示聽見或知曉

指對他人呼喚、詢問給予口頭回應,以示聽見或接受信息。

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為“應聲回答”,如“門外有人叫,他連忙答應”。此義項強調即時性的言語反饋,常見于日常對話場景。

二、同意、允諾

指對他人請求、要求表示接受或作出承諾。

例:據《漢語大詞典》,“答應”可表“應允、同意”,如“他答應明天來幫忙”。此用法隱含責任承擔,需後續行動履行承諾。


語義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網絡擴展解釋

“答應”是一個漢語動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應聲回答

指用言語或行動回應他人的呼喚或提問,常見于日常對話中。
例句:

2.允諾、同意

表示對他人請求、要求或條件的接受或承諾,帶有主動同意的意味。
例句:


使用注意:

若需更深入的詞源或文化背景分析,建議查閱權威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熬稃白鱗别變逋臣慘顇長嚴城壖出碜醇悫待中電劄疊縠斷谳方山子發師費詞沸激豐頰佛頂珠幹蔗官渡之戰故志宏圖大志火陽家煩宅亂教指擊笞解意驚倒驚猿脫兔榘度可撲撲袴兜揆景連載鸾镳滿坐沒巴臂敏核暮色蒼茫偏瑣彯彯疲乏不堪親信雀生瘦果首長庶常送赆田間推盤晩就五美巫神無事下半天瑕蛤險薄曉以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