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輕薄無行。《北齊書·任延敬傳》:“ 房子遠 、 鄭仲禮 等并險薄無賴。” 唐 劉肅 《大唐新語·剛正》:“ 張易之 、 昌宗 ,方貴寵用事,潛相者言其當王,險薄者多附會之。”《宋史·王疇傳》:“浮華險薄之徒,往來諫官、禦史家,掎摭人罪,寖以成俗,請出詔戒勵。” 清 沉葆桢 《察看福州海口船塢大概情形疏》:“且浮澆險薄之子,必無持久之功。”
(2).謂時世衰亂,命運不佳。 晉 陸雲 《九愍·感逝》:“哀時命之險薄,懷斯類以結憂。”
(3).謂民風澆薄,地方偏狹。《梁書·袁昂傳》:“ 三吳 險薄, 五湖 交通,屢起 田儋 之變,每懼 殷通 之禍。”
“險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的例證:
輕薄無行
指人品行輕浮、行為不端。例如《北齊書·任延敬傳》提到“房子遠、鄭仲禮等并險薄無賴”,唐代劉肅《大唐新語·剛正》中也有“險薄者多附會之”的描述。
時世衰亂,命運不佳
形容社會動蕩或個人際遇坎坷。晉代陸雲在《九愍·感逝》中寫道:“哀時命之險薄,懷斯類以結憂”。
民風澆薄,地方偏狹
指地方風俗刻薄或地域環境閉塞。《梁書·袁昂傳》提到“三吳險薄,五湖交通”,宋代戴表元的詩句“世道多險薄”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以上解釋綜合了《北齊書》《大唐新語》等古籍及詩詞例證,需注意該詞多用于書面語,且帶有貶義色彩。
《險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危險或艱險。形容情況危險至極或環境艱難困境。
《險薄》由部首阝和亥組成,部首阝表明該字與山有關。分别由8筆和18筆構成。
《險薄》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大雅·抑》中的一句“險薄我有言”,最早使用了這個詞語來形容困境和危險。
《險薄》的繁體寫法為「險薄」。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險薄》的古代寫法為「険薄」,在古代官府、碑文等場合經常使用。
1. 他勇往直前,面對險薄的環境毫不退縮。
2. 在面對險薄的局勢時,我們必須保持冷靜并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
組詞:險境、險惡、冒險、險情、險象、薄弱
近義詞:艱險、危險、困險、峻險
反義詞:平安、安全、穩妥、平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