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吊籠”。1.指升降機上用以運送人員上下的籠狀裝置。 巴金 《沉默集·煤坑》:“跟着 老張 走進吊籠,擠在幾個新認識的同伴中間。”
(2).一種籠狀刑具。周圍裝有鐵刺,犯人進入後隻能勉強站立。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六部分一:“若是不供出來,還要上夾棍,跪擡盒,站吊籠哩!”
(3).可以懸挂的籠子。 許地山 《枯楊生花》:“像老鼠入了吊籠一樣。”
吊籠是現代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名詞,其詞義解析可從以下四個維度展開:
一、基本詞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吊籠指“由繩索或鋼索懸吊的載人載物裝置”,核心特征包含懸挂結構、承載功能和垂直運輸屬性。該詞由“吊”(懸挂)與“籠”(封閉式容器)兩個語素構成,屬偏正型合成詞。
二、行業應用規範 在建築工程領域,依據國家标準《施工升降機安全規程》(GB/T 26557-2021),吊籠特指“配備導向裝置和防墜安全器的封閉式升降載人平台”,要求額定載重量不超過2000kg,運行速度≤0.65m/s,且必須設置雙重機械鎖止裝置。
三、曆史形态演變 中國土木建築學會《施工技術發展史》記載,早期竹制吊籠可追溯至宋代磚塔建造,采用麻繩懸吊、人力絞盤驅動。現代鋼結構電動吊籠則始于20世紀70年代,動力系統演進包含齒輪齒條驅動(1978年普及)和變頻調速(2005年推廣)兩個技術階段。
四、相關術語體系 在機械工程術語中,與之關聯的概念包括:
上述解析綜合《現代漢語詞典》、國家強制性安全标準及行業技術文獻,完整覆蓋語言學定義與工程實踐應用場景。
“吊籠”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類解釋:
升降機的運輸裝置
指建築工程或礦井中用于垂直運送人員或物資的籠狀設備,常見于施工升降機。例如巴金在《煤坑》中描寫工人“走進吊籠”,即為此類裝置。現代建築規範中明确要求其配備安全防護頂棚和護欄(如、6所述)。
古代刑具
一種帶有鐵刺的籠狀刑具,犯人被關入後隻能勉強站立,無法移動。李劼人在《死水微瀾》中提到“站吊籠”即指此刑具。
懸挂式籠子
泛指可懸挂的籠狀容器,常見于日常生活或文學描寫。例如許地山在《枯楊生花》中将“老鼠入吊籠”比喻困境。
現代建築規範中的操作要求
根據專業領域(如),吊籠需遵守嚴格操作規程:僅限持證人員操作、禁止載人、定期檢查限位裝置等。這一用法強調其作為特種設備的安全性。
補充說明:
辯言币餘波浪步話機不相聞問材調參預成話吃馄饨摴博寸善片長彫勵調糜量水刁天厥地洞仙敦辭惡菲訪俗幹丐高翅帽告送更坊鼓撥裹腳布過世還辔懷術浣滌結彙鲸吸牛飲金葩闌風伏雨馬蹄刀沒張倒置磨隔魔君女布旁尊攀欄柈飧清氣契文诠揀人殊意異如日方中傷負失愛食褐術士冠松糕提綱舉領通儁同亭望影揣情鼃音閏位文鑰無俦翔庳歇馬杯諧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