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近親。《儀禮·喪服》:“然則昆弟之子何以亦期也?旁尊也。” 賈公彥 疏:“因上世、叔是旁尊,故以下廣明尊有正有旁之義也。”
“旁尊”是古代禮制中的特定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旁系親屬中的尊長,通常用于描述伯父、叔父等非直系但地位尊貴的親屬關系。該詞強調血緣關系中的“旁支”屬性,與“正尊”(如父母)形成對比。
文獻出處
最早見于《儀禮·喪服》:“然則昆弟之子何以亦期也?旁尊也。” 此句讨論喪服制度中為侄子服喪的緣由,指出因旁系尊親關系需遵循特定禮制。
古代禮制中的角色
在喪服制度中,“旁尊”的親屬關系需服“期年之喪”(即一年喪期),但禮制等級低于直系尊親。賈公彥在《儀禮疏》中進一步解釋:“因上世、叔是旁尊,故以下廣明尊有正有旁之義”,說明禮制對親屬關系的正、旁劃分。
與“正尊”的區别
其他名稱與用法
亦作“傍尊”,兩者含義相同,多見于不同文獻版本中。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主要用于研究古代禮制或文獻時涉及。
旁尊(páng zū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旁”和“尊”兩個字組成。
“旁”字的部首是“方”,總共有5畫;“尊”字的部首是“示”,總共有9畫。
“旁尊”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金滕殷方》:“北宗旁尊,凡數之首。”這句話表達了尊貴的身份、高峻的姿态等含義。
“旁尊”在繁體中寫作“旁尊”。
古時候,漢字“旁尊”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如《玉篇》中寫作“旁尊”。漢字的寫法隨曆史演變而有所變化。
他言辭傲慢,一副旁尊的姿态。
旁系、尊寶、以尊為貴
高貴、莊重、崇高
低賤、卑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