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器蚌盤的意思、瓦器蚌盤的詳細解釋
瓦器蚌盤的解釋
泛指粗陋的食器。形容生活儉樸。《陳書·高祖紀下》:“﹝ 武帝 ﹞以儉素自率,常膳不過數品,私饗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 前蜀 杜光庭 《皇帝周天醮詞》:“瓦器蚌盤,敢忘於刻己;雉頭虎魄,豈事於娛情。”
詞語分解
- 瓦器的解釋 .用泥土燒制的器皿。亦泛指粗拙的陶器,以别于瓷器。《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有瓦器而不漏,可以盛酒乎?”《後漢書·宣秉傳》:“ 秉 性節約,常服布被,蔬食瓦器。”《法苑珠林》卷九:“見 無威德鬼 ,頭
- 蚌盤的解釋 即螺钿。鑲嵌蚌殼作為裝飾的漆器。《南史·庾易傳》:“ 安西 長史 袁彖 欽其風,贈以鹿角書格、蚌盤、蚌研、白象牙筆。” 唐 孫元晏 《詠史詩·陳武帝蚌盤》:“金翠絲黃略不舒,蚌盤清宴意何如?”《資治
網絡擴展解釋
“瓦器蚌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 釋義:泛指粗陋的食器,形容生活儉樸。其中“瓦器”指陶土制的器皿,“蚌盤”指以蚌殼裝飾的漆盤(早期蚌盤可能較為簡單,後逐漸發展為裝飾品,但在成語中與瓦器并列強調樸素)。
二、出處與典故
- 曆史來源:出自《陳書·高祖紀下》,記載陳武帝(南北朝時期)生活節儉,“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盤,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
- 擴展引用:唐代杜光庭《皇帝周天醮詞》中再次使用該詞,強調“刻己”的儉樸态度。
三、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中性色彩,多用于書面語。
- 應用場景:常用于描述人物簡樸的生活方式,或借古喻今倡導節儉美德。
四、補充說明
- 蚌盤考據:蚌盤最初為鑲嵌蚌殼的漆器(見《南史》),雖有一定工藝,但與貴重器物相比仍顯樸素。
- 文化内涵:成語反映了中國古代對節儉品德的推崇,與“粗茶淡飯”“布衣蔬食”等詞内涵相近。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與詞典釋義,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陳書》原文或相關成語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瓦器蚌盤》的意思
《瓦器蚌盤》是一個成語,意為寶貴之物埋沒在平凡之中。形容那些被埋沒在平凡中的人才、智慧、或者價值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瓦器蚌盤》這個詞的拆分如下:
瓦(材質) + 器(用途) + 蚌(形狀) + 盤(用途)。
瓦:石(石頭)部首,6畫。
器:口(口器)部首,8畫。
蚌:貝(貝殼)部首,12畫。
盤:皿(皿器)部首,8畫。
來源和繁體
《瓦器蚌盤》最早出自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莊子·至樂篇》。書中有這樣的描述:“使瓦器處塵垢之上,而蚌盤為之焉。”詞語在後來的使用中逐漸演變為成語,并廣泛流傳。
繁體字寫作《瓦器蚌盤》。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瓦器蚌盤》可以寫作《瓦器螴盤》。
例句
他是一位隱藏在平凡工作背後的瓦器蚌盤。
組詞
瓦,瓦片,瓦楞,瓦特,瓦窯,瓦神。
器,器具,器官,工具,樂器,容器。
蚌,蚌殼,蚌肉,蚌蛤,蚌江,蚌埠。
盤,盤子,圓盤,盤旋,集盤,攝制盤。
近義詞
埋沒珍寶,埋沒人才,隱匿功名。
反義詞
形名彰顯,顯赫一時,直露鋒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