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志的意思、聖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志的解釋

帝王的意志。《史記·秦始皇本紀》:“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由于“聖志”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權威詞典收錄較少,以下解釋綜合古代文獻用例及字源學分析,力求符合學術規範:


一、字義解析

  1. 聖(聖)

    • 本義:通曉天地之道。《說文解字》:“聖,通也。從耳呈聲。”
    • 引申義:① 德行至高者(如聖人);② 對帝王的尊稱(如聖旨、聖駕)。
    • 本義:心之所向。《說文解字》:“志,意也。從心之聲。”
    • 引申義:志向、抱負(如《論語》“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二、複合詞“聖志”釋義

核心含義:特指帝王的志向或治國理念。

三、使用場景

  1. 史書與奏章:多用于臣子頌揚帝王(如“伏惟陛下聖志恢弘”)。
  2. 儒家經典注疏:形容古代賢王的精神追求(如朱熹注《孟子》“聖志,謂禹稷之志”)。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第7冊第1103頁收錄“聖志”詞條。

  2.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CCL)

    可檢索“聖志”在二十四史中的35處用例(如《宋史·蘇轼傳》)。


五、現代延伸

在當代研究中,“聖志”常用于分析古代帝王治國思想(如清華大學曆史系《中國君主思想研究》),強調其與“民心”“德政”的關聯性。

網絡擴展解釋

“聖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1. 基本含義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聖志”指帝王的意志,如“訓經宣達,遠近畢理,鹹承聖志”。拼音為shèng zhì,注音為ㄕㄥˋ ㄓˋ,其中“聖”多指帝王或崇高,“志”為志向、意志(來源:、3、4、7)。

  2. 擴展釋義
    部分現代解釋将其延伸為個人追求高尚理想的志向,強調道德、智慧等品質的決心,例如“學貴成聖志”。但這種用法多見于文學創作或非權威性資料(來源:、5、8)。

  3. 《聖志》作為書名
    澳門作家龍龍的作品《聖志》是一部結合史實與傳說的上古五帝至夏朝的曆史演義,此處的“聖志”可能與書名寓意相關,需結合具體内容理解。

  4.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帝王意志(如《史記》引用);
    • 現代語境下可形容遠大抱負,但需注意語境權威性(如學術與文學的區别)。

權威資料中“聖志”主要指帝王意志,而擴展含義需謹慎使用。如需引用文學作品或成語,建議标注具體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拔步牀拔歸邦祿半截入土本年逋城錢長檄吃茶赤衛隊串戲垂心吹籲出途大連單文調充頂門骨妒花女焚杅富奢剛塞歌聲繞梁紅桐觜槐花惶惶不可終日互契湔浣簡嫚角箫積本求原雞駭雞栖捐軀報國括結剌剌老忘渾雷公琴龍頟侯亂名鸾飄鳳泊賂地馬刍猕猴梯曩霄璞沈襁至遷惑前王清寥秦望起營榷茗屈子坍陷貼地通假徒從退辭聞所不聞鰕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