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諱的意思、犯諱的詳細解釋
犯諱的解釋
(1) [speak blantly]∶舊時指不避尊親或上級的名諱
(2) [violate a taboo;offend sb.'s sensitivity]∶觸犯忌諱或應該避諱的東西
詳細解釋
(1).觸犯尊長的名諱。《南史·王亮傳》:“時有 晉陵 令 沉巑之 性粗疏,好犯 亮 諱, 亮 不堪,遂啟代之。 巑之 怏怏,乃造坐雲:‘下官以犯諱被代,未知明府諱。’”《北史·杜弼傳》:“相府法曹 辛子炎 諮事雲‘取署’, 子炎 讀‘署’為‘樹’, 神武 怒其犯諱,杖之於前。” 明 李贽 《又答京友書》:“然稱其名則以為犯諱,故長者鹹諱其名而稱字。”
(2).觸犯忌諱。 唐 劉知幾 《史通·直書》:“ 韋昭 仗正於 吳 朝, 崔浩 犯諱於 魏國 。” 魯迅 《書信集·緻趙家璧》:“内容因多系已經發表過,所以當不至于犯諱。”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岩》第一章:“這種奇特景象似乎并不犯諱,居然不像燃放爆竹和煙火那樣,被官方明令禁止。”
詞語分解
- 犯的解釋 犯 à 抵觸,違反:犯規。犯法。犯罪。犯顔(舊時指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犯諱。 違反法律的人,有罪的人:犯人。罪犯。 侵害,進攻:侵犯。秋毫無犯。 觸發,發作:犯病。犯愁。犯疑。 做錯事情:犯錯誤。
- 諱的解釋 諱 (諱) ì 避忌,有顧忌不敢說或不願說:諱言。諱匿。諱飾。忌諱。隱諱。直言不諱。諱疾忌醫。 古時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名諱。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犯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避諱尊長或上級的名諱
舊時指不避諱尊親、上級的名字或稱號,被視為不敬行為。例如《南史·王亮傳》記載,晉陵令沈巑之因觸犯王亮的名諱被取代,體現了古代對避諱的嚴格性。
-
觸犯忌諱或禁忌
廣義上指違反社會、文化中的禁忌或敏感内容。如魯迅在書信中提到“内容不至于犯諱”,即避免涉及敏感話題。
二、曆史背景與用例
- 古代避諱制度:
古代中國重視名諱,尤其是對尊長或君主。如《北史·杜弼傳》記載,官員因讀音觸犯忌諱被杖責,反映了制度對語言細節的嚴苛要求。
- 現代引申用法:
如今多用于比喻觸碰敏感話題或禁忌,如《紅岩》中描述“奇特景象不犯諱”,指未違反官方禁令。
三、近義詞對比
- 犯忌:側重觸犯一般禁忌(如風俗、禮儀),而“犯諱”更強調對名諱或特定文化禁忌的冒犯。
總結來看,“犯諱”既包含傳統禮制中的避諱行為,也延伸至廣義的禁忌觸碰,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犯諱》這個詞的意思是指違反禁忌或觸犯忌諱的意思。它的部首是“言”和“貝”,總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化,許多行為和言語在當時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或禁止的,以避免招緻壞運氣或不祥之事。
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是「犯諱」。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一種古代寫法是使用「犯」字的舊形寫法,類似于「畈」,另一種是将「諱」的音符寫作「訧」,這個字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不小心說了一句違反忌諱的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與《犯諱》相關的組詞有:違犯、忌諱、言行不淨等。
相近意思的詞有:觸犯、冒犯、忌諱。
反義詞可以是:遵守、尊重、遵循。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