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冬狩的意思、冬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冬狩的解釋

指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圍獵。《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農隙以講事也。”《藝文類聚》卷十三引 南朝 宋 謝莊 《宋孝武帝哀策文》:“瑤軒春藉,翠華冬狩。” 南朝 梁 沉約 《均聖論》:“春蒐免其懷孕,夏苗取其害穀,秋獮冬狩,所害誠多。” 唐 杜甫 《冬狩行》:“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馬一馬驄。”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三篇第一章第一節:“大規模的畋獵如 周 代的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在《蔔辭》中雖無明文,但在 殷 代應該是有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冬狩”是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發音:dōng shòu()
字面意思:指古代帝王或諸侯在冬季舉行的圍獵活動()。古代狩獵活動按季節分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其中“冬狩”規模最大,常與軍事演練結合,體現統治者的武備能力。

二、曆史背景

  1. 文獻記載:

    • 《左傳·隱公五年》提到:“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農隙以講事也。”說明此類活動在農閑時進行,兼具禮儀與軍事訓練性質()。
    • 《三國演義》第二回亦有類似描述,強調帝王通過四季狩獵“示武于天下”()。
  2. 儀式意義:冬狩不僅是狩獵,更是彰顯王權、訓練軍隊的重要活動。南朝謝莊在《宋孝武帝哀策文》中提及“翠華冬狩”,側面反映其禮儀化特征()。

三、比喻義與使用場景

引申含義:比喻在適宜的時機或條件下開展行動,強調把握機會的重要性()。
應用領域:

四、相關例句

  1. “古之帝王,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時出郊,以示武于天下。”()
  2. 杜甫《冬狩行》:“春蒐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馬一馬驄。”()

五、文化關聯

冬狩與“春蒐”“夏苗”“秋狝”共同構成古代農耕社會的季節性禮儀體系,反映了自然規律與人類活動的協調()。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冬狩(dong shou)是一個描述古代狩獵活動的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冫(bīng)和犬(quǎn),冫表示冰凍,犬表示犬類動物,暗示着這是在嚴寒的冬天進行的狩獵。 據推測,冬狩一詞可能來源于古代農耕社會的狩獵活動。人們在冬季因為農田閑置,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狩獵,以獲取食物和皮毛等資源。冬狩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多有描寫,成為了一種文化和傳統。 古代漢字中有一種繁體寫法,即「冬獸」,即用「獸」替代「狩」,但現代常用的寫法為「冬狩」。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寒冷的冬季,人們舉辦冬狩活動,來追逐野獸。 冬狩相關的組詞有冬季、狩獵、獵人等。近義詞可以是冬季狩獵、凍狩等。反義詞可能是夏獵或其他與冬季狩獵相對立的詞語。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很樂意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