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圮的意思、蹙圮的詳細解釋
蹙圮的解釋
國土侵削,國家傾覆。《文選·謝靈運<述祖德>詩》:“ 河 外無反正, 江 介有蹙圮。萬邦鹹震懾,橫流賴君子。” 李善 注:“《毛詩》曰:‘今也蹙國百裡。’《爾雅》曰:‘圮,敗覆也。’”
詞語分解
- 蹙的解釋 蹙 ù 緊迫:窮蹙。 皺,收縮:蹙眉。蹙額。蹙皺。蹙縮。蹙金(用拈緊的金線刺繡,使刺繡的紋路绉縮起來。亦稱“拈金”)。 局促不安:蹙蹙。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圮的解釋 圮 ǐ 塌壞,倒塌。 破裂,分裂:“是以悲痛,肝心圮裂”。 毀滅,斷絕:“分野殊異,遂用圮絕,不圖今日乃相得也”。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蹙圮”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由“蹙”和“圮”兩個單字組成:
-
蹙
- 本義為“緊迫、急促”,如《詩經·小雅》中“今也日蹙國百裡”;
- 引申為“局促不安”(如“蹙額”)或“收縮”(如“蹙縮”)。
-
圮
- 指“毀壞、倒塌”,如《尚書·鹹有一德》中“祖乙圮于耿”,即城池毀壞;
- 也可表示“斷絕、傾覆”,如《左傳》中“若棟焉,吾其圮也”。
組合含義
“蹙圮”通常形容在緊迫壓力下逐漸毀壞或崩塌的狀态,可能用于描述建築、自然景觀或抽象事物(如局勢)因外力壓迫而衰敗。例如:“戰亂頻仍,城垣蹙圮。”即城牆在戰火逼迫下加速損毀。
注意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學語境。若您遇到具體出處,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蹙圮
《蹙圮》是一個漢字詞,意味着倒塌或崩潰。它的部首是足(走之足),拆分成的筆畫是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書法,也有繁體字形式。
繁體字形式:蹙圮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蹙圮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的記載,但我們可以想象它以石刻或篆刻方式出現在古代文物中。
一些例句來展示該詞的用法:
1. 這座老房子因年久失修,最終蹙圮在地。
2. 地震導緻了大量建築物的蹙圮,給社區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一些與蹙圮相關的詞語:
1. 倒塌:意思是房屋或建築物因物理原因倒下或坍塌。
2. 崩潰:指事物突然瓦解或垮掉,無法繼續存在或維持下去。
3. 坍塌:指建築物或結構物因材料疲勞或物理破壞而坍塌或倒塌。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對其他任何事情有興趣,請隨時問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