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的意思、不忍的詳細解釋
不忍的解釋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裡,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轼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舍不得。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瓯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别。”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忍的解釋 忍 ě 耐,把感情按住不讓表現:忍耐。忍痛。忍受。容忍。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狠心,殘酷:忍心。殘忍。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不忍”是一個多義文言詞彙,在不同語境中含義有所差異,綜合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核心含義:
指情感或心理上無法承受、接受或繼續某種行為,常見于古典文獻和現代漢語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分項解析:
-
不忍心(情感無法接受)
表示因同情或憐惜而不願做出傷害性行為。
- 例:《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不忍殺之”,體現對愛馬的不舍。
- 現代用法:如“看到流浪貓挨餓,他不忍離開”()。
-
不忍耐(無法克制情緒)
指缺乏耐心或無法忍受外界刺激。
- 例:《論語·衛靈公》“小不忍則亂大謀”,強調克制的重要性。
- 現代引申:形容急躁性格,如“他不忍被人質疑,當場反駁”。
-
舍不得(情感依戀)
表達對人或物的眷戀不舍。
- 例:《穀梁傳》“子弟不忍即位”,暗含對先君離世的哀痛。
- 現代用法:如“祖母不忍丢棄舊物”()。
-
不收斂(行為放縱)
古義中罕見,指不加約束的言行。
- 例:《搜神記》“不忍其痛,數嗅其瘡”,描述對疼痛的本能反應。
語境影響:
該詞在文言文中常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孟子》中“不忍其觳觫”,既包含“不忍心”也有“憐憫”的情感層次。
如需更全面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及《史記》相關篇章()。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忍(bù rě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由于同情、憐憫、不願意或不忍心而不願意做某事。它是由部首心和辛組成,心表示與情感有關,辛表示辛苦、勉強。總體而言,不忍表示情感上的無法承受或難以堅持。
不忍的拆分部首是心和辛,心表示與情感有關,辛表示辛苦、勉強。
不忍的筆畫數是7畫,其中心部的三橫代表具有情感,左右兩邊的點表示涉及到多個人物或事物,辛部的四畫則表示勉強或辛苦。
不忍這個詞的來源能夠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不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中寫不忍的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在古漢字中,“不”字通常用與今天相同形狀的字形。“忍”字在古代寫法中,上方的心部分寫作“㣲”,下方辛部分寫作“辛”。
以下是例句:
1. 我不忍心看到他痛苦的樣子。
2. 她不忍心告訴他這個壞消息。
以下是與不忍相關的組詞:
1. 舍不得:表示因為感情上的牽挂而不願意離開或放棄。
2. 無奈:表示因為無法改變或接受某種情況而感到困惑或失望。
3. 忍受:表示忍耐、承受某種困難、痛苦或不愉快的情況。
與不忍相反的詞是:
1. 毫不猶豫:表示不猶豫地做某事,沒有任何猶豫或遲疑。
2. 從容:表示沉着冷靜地應對困難,沒有動搖或焦慮。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