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社的意思、白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社的解释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东。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洛阳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陈子敍 共守事之,从学道。”亦见《晋书·隐逸传》。 唐 吴筠 《高士咏·董威辇》:“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咏玄风。”

(2).地名。在 湖北省 荆门市 南。《清一统志·湖北·荆门州》:“ 白社 ,在 荆门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胜志》:古隐士之居,以白茅为屋,因名。 唐 都官 郑谷 常居此。”

(3).借指隐士或隐士所居之处。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林钟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学。” 唐 白居易 《长安送柳大东归》诗:“白社羈游伴, 青门 远别离。” 宋 范仲淹 《唐异诗序》:“华车有寒苦之述,白社为骄奢之语。”

(4).特指某些社团。 清 吴伟业 《茂苑相公谢政遄归招邀燕赏》诗之二:“虫鹤变餘存白社,刼灰飞尽表青山。”此指复社。 沉砺 《感怀》诗之八:“忘机白社閒挥麈,息影 青门 学种瓜。” 汪文溥 《题亚子<分湖旧隐图>》诗:“仍世筑坛盟白社,一朝避地驱黄犊。”以上指南社。 ********* 《胡迈来诗会有所感步韵以答》:“欢联白社居千日,泪洒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莲社的省称。 唐 贾岛 《巴兴作》诗:“寒暑气均思白社,星辰正别忆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贤隐寺》诗:“自能来白社,不用 远公 ( 慧远 )求。” 清 吴伟业 《灵岩观设戒》诗:“不信 黄池 会,今看白社开。”参见“ 白莲社 ”。

(6).特指 隋 末农民起义的一个团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 李密 大破自 洛阳 出击的 隋 军,声威大振…… 谯郡 黑社、白社、 济北 张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驴贼 等都来归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白社”一词在历史文献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地名

  1. 河南洛阳东
    晋代葛洪《抱朴子·杂应》记载,洛阳道士董威辇曾隐居于此,以不食闻名。唐代吴筠《高士咏·董威辇》亦有“董京依白社”的描述。

  2. 湖北荆门南
    据《清一统志》记载,此地因隐士用白茅建屋得名,唐代诗人郑谷曾居于此。


二、隐士或隐士居所

该词常被借指隐逸文化,如:


三、特定社团

  1. 白莲社
    东晋慧远法师创立的佛教团体,提倡净土信仰,后世简称为“白社”。

  2. 隋末农民起义团体
    历史文献中偶见“白社”指代隋末民间起义组织,具体活动记载较少。


四、其他解释

个别现代资料提到“白社”可能指1932年潘天寿等人发起的国画研究会,但此说法权威性较低,需谨慎考据。


该词核心含义集中于地名与隐逸文化,社团相关释义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建议通过《抱朴子》《晋书》等古籍进一步考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白社》是一个汉字词语,是由"白"和"社"两个字组成的。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两个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代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白"字的拆分部首为"癶",它共有5画。"白"字的来源是象形字,它表达了白色的含义。在繁体中,"白"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社"字的拆分部首为"⺮",它共有7画。"社"字最早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它表示的是古代的聚集、集体生活的场所。在繁体中,"社"字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白社》这个词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没有特殊的写法,仍然是用"白社"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时代可能会有不同的变体,但基本上仍然保持着这两个字的形态。 以下是一个例句,可以更好地理解"白社"这个词的意义:在农村地区,人们经常会在白社集市上交流、交易和互助。 与"白社"相关的组词有很多,例如:"白社人"、"白社文化"、"白社乡"等等。这些词语都与白社相关,表达了与白社有关的事物、人群或地理位置。 "白社"的近义词可以是"村落"、"乡村"、"聚落"等,这些词语都用来描述类似的含义。 "白社"的反义词较为难找,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词语,没有明确的对立词。但如果要表达相反的意义,可以使用"都市"、"城市"等词语。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冰冸槽道歹斗跌跌撞撞地脂东人恶衣恶食防口風禁忿性负注戤典干阑干涩公有勾盾河决鱼烂还飇豁啷贾鵩降物孑遗生物瘠土九体极意举例军统罝维剧职橹子卖术猛政绵蕝妙古密码欠爽愆误清省青焰蛩蚷蛩駏染污扰挂三尊舍命陪君子市郊水镖司政酸哀酸噎逃俗调竽殢酒吐车茵徒劳讬势晚盖无眼人武用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