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親迎的意思、親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親迎的解釋

[(of the bridegroom) go to the bride's home to escort her back to wedding] 舊俗結婚時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詳細解釋

古代婚禮“六禮”之一。夫婿親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卺之禮。《詩·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 渭 。”《淮南子·泰族訓》:“待媒而結言,聘納而取婦,紱絻而親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於是龍宮之中,親迎備禮,燕爾樂會,肆極歡娛。” 清 黃遵憲 《番客篇》:“今行親迎禮,吉日復良辰。”

親自迎接。《左傳·莊公九年》“及 堂阜 而稅之” 唐 孔穎達 疏:“至於 堂阜 之上, 鮑叔 祓而浴之三, 桓公 親迎於郊,遂於歸。”《後漢書·黃瓊傳》:“ 冀 ( 梁冀 )前以親迎之勞,增邑三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親迎

釋義

“親迎”是古代婚姻禮儀“六禮”中的核心環節,指新郎親自前往女方家中迎接新娘的儀式,象征對婚姻的鄭重承諾與對新娘的尊重。

一、古代禮俗中的核心意義

  1. 儀式内涵

    據《儀禮·士昏禮》記載,親迎需新郎着禮服,乘墨車,執雁為禮,至女方家行奠雁禮,後親自護送新娘歸家。此儀式強調男方主動承擔婚姻責任,體現“夫婦之義”的禮制精神。

    來源:《儀禮·士昏禮》(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文化象征

    《禮記·昏義》指出:“父親醮子而命之迎”,新郎受父命迎親,既彰顯家族傳承,亦強化婚姻的宗法意義。親迎過程需遵循嚴格時空規範(如“昏時行禮”),契合陰陽相合的傳統哲學觀。

    來源:《禮記·昏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現代語義的延伸

  1. 行為泛化

    現代漢語中,“親迎”可泛指親自迎接重要人物或參與關鍵場合的行為,如“董事長親迎合作夥伴”,突顯對客方的極高禮遇。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第6版)

  2. 民俗遺存

    部分地區的傳統婚禮仍保留“親迎”習俗,如新郎率隊至女方家迎娶,需通過“攔門”等儀式考驗,體現古代禮制的當代轉化。

    來源:《中國民俗志·婚嫁卷》(人民出版社)

結語

“親迎”從周代禮制演變為文化符號,其核心始終圍繞“敬”與“責”的雙重倫理,既是婚姻儀軌的具象實踐,亦承載着人倫關系的深層隱喻。

網絡擴展解釋

親迎是中國古代婚禮“六禮”中的第六禮,指新郎親自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儀式,具有以下核心内涵:

1. 儀式定義與曆史淵源
親迎始于周代,是婚禮程式的開端。《詩經·大雅·大明》記載周文王“親迎于渭”,周代女王成婚時也沿用此禮。唐代《大唐西域記》及清代文獻中均有相關記載,表明其傳承性。

2. 具體流程與形式

3. 文化象征意義
親迎體現了夫婿對婚姻的鄭重承諾,強調男方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同時通過公開儀式宣告婚姻的合法性。曆史上劉備迎娶孫夫人時,諸葛亮與關羽的隆重迎候,也凸顯了其社會重要性。

4. 現代影響
當代中式婚禮中“接親”環節即源于親迎傳統,雖流程簡化,但仍保留新郎親自迎接、敬茶等核心禮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六禮全貌或具體朝代婚俗差異,可查閱《儀禮》《禮記》等典籍,或參考、6的權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褒獎寶雲邊聲鞞舞駁落博通經籍襯施愁沮竄亂丹鰓鼎門東靈肚腹黩賤笃劇風噤佛樹敷綸歌詠化感槐黃晖麗隳形胡笳活守寡湔裳精人浄行盡量客籍口歹曠時誇張酹奠離麾立身揚名面縛密爾木囚南開大學牛角尖硗聱七扭八歪虬爐曲靜三珪三季篩汰濕漬漬順鄉數往知來送秋波他每踏謡惕心通今達古危堕犩牛蚊蜹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