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 the bridegroom) go to the bride's home to escort her back to wedding] 舊俗結婚時新郎到女家迎娶新娘
古代婚禮“六禮”之一。夫婿親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卺之禮。《詩·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 渭 。”《淮南子·泰族訓》:“待媒而結言,聘納而取婦,紱絻而親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於是龍宮之中,親迎備禮,燕爾樂會,肆極歡娛。” 清 黃遵憲 《番客篇》:“今行親迎禮,吉日復良辰。”
親自迎接。《左傳·莊公九年》“及 堂阜 而稅之” 唐 孔穎達 疏:“至於 堂阜 之上, 鮑叔 祓而浴之三, 桓公 親迎於郊,遂於歸。”《後漢書·黃瓊傳》:“ 冀 ( 梁冀 )前以親迎之勞,增邑三千。”
親迎是中國古代婚禮“六禮”中的第六禮,指新郎親自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儀式,具有以下核心内涵:
1. 儀式定義與曆史淵源
親迎始于周代,是婚禮程式的開端。《詩經·大雅·大明》記載周文王“親迎于渭”,周代女王成婚時也沿用此禮。唐代《大唐西域記》及清代文獻中均有相關記載,表明其傳承性。
2. 具體流程與形式
3. 文化象征意義
親迎體現了夫婿對婚姻的鄭重承諾,強調男方主動承擔家庭責任,同時通過公開儀式宣告婚姻的合法性。曆史上劉備迎娶孫夫人時,諸葛亮與關羽的隆重迎候,也凸顯了其社會重要性。
4. 現代影響
當代中式婚禮中“接親”環節即源于親迎傳統,雖流程簡化,但仍保留新郎親自迎接、敬茶等核心禮儀。
如需進一步了解六禮全貌或具體朝代婚俗差異,可查閱《儀禮》《禮記》等典籍,或參考、6的權威釋義。
《親迎》這個詞是指親自迎接,以表示熱情和敬意的行為。
《親迎》的部首是“亻”(人偏)和“辶”(辵),共有8個筆畫。
《親迎》這個詞源于古代文化禮節,表示主動去迎接親人、賓客等。在繁體字中,親迎寫作「親迎」。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親迎》在古代有時寫作「親迎」。
1. 我們将親迎外賓,以示誠意和友好。
2. 他親自親迎朋友,表達了他對他們的重視。
1. 迎接:表示出去接待、歡迎。
2. 迎賓:表示迎接賓客、接待客人。
接待、歡迎、招待。
送别、告别、離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