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醮的意思、水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醮的解釋

超度水上亡魂的法會。 清 鈕琇 《觚賸·溺妾入夢》:“君亟入京,延僧於 長壽亭 設水醮一晝夜,幸籍祈禳,庶免殤殃。”參見“ 水陸道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水醮”是道教齋醮儀式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祭祀與水的關聯,達到禳災祈福、調和陰陽的目的。根據《中國道教大辭典》記載,水醮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道士以清水為媒介,配合符箓、咒語,完成驅邪、淨宅或祈雨的宗教活動。

從構詞角度分析,“水”象征潔淨與流動,而“醮”特指道教祭祀禮儀。《道教儀範全書》指出,水醮儀式中需設九泉之壇,取“三光正炁水”(日、月、星辰照射過的淨水)作為法物,并誦《太上洞淵請雨經》經文。明清時期的地方志如《嘉興府志》曾記載,江南地區逢旱災時,民衆常請道士設水醮壇場七日,以龍形法器引水,反映了其民俗實踐功能。

現代道教研究中,水醮被歸類為“自然調和類醮儀”,其科儀結構包含“啟聖、獻水、通疏、送神”四步驟,強調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這一分類可見于《當代道教科儀研究》學術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

“水醮”是一個具有宗教儀式色彩的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水醮指超度水上亡魂的法會,屬于一種宗教祭祀活動,主要用于安撫因水難、溺水等意外身亡的亡靈。該儀式常見于道教或佛教傳統中,通過設壇、誦經等方式進行超度。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清代鈕琇在《觚賸·溺妾入夢》中記載:“延僧於長壽亭設水醮一晝夜”,描述了通過水醮儀式祈求消災避禍的實例。此外,唐代詩人薛逢的詩詞“自斟明水醮仙官”也側面反映了水醮在古代文化中的應用。

三、儀式特點與文化關聯

  1. 媒介與形式:以水為核心元素,結合誦經、祭祀等環節,屬于“水陸道場”的一種分支。
  2. 目的:除超度亡靈外,也被引申為祈福儀式,寄托對平安吉祥的願望。
  3. 相關概念:與“醮”字本義相關,後者指古代婚祭或宗教法事中的祭神儀式(如道教打醮)。

四、現代理解

如今,水醮更多作為曆史文化詞彙出現,常見于古籍或民俗研究領域,實際儀式已較為罕見。其核心意義仍圍繞對亡靈的關懷與宗教儀式的社會功能展開。

别人正在浏覽...

寶月陂塘柳參駕超騰車下李寵惑的知典笏電子亞層跌成風嬌風煙副神經龜息寒更猾橫貨資焦枯教齡敬恭桑梓狼堠兩行涼州破連航蹓鳥流平流灑鸬鹚號鹿糲呂祖師蠻貨默記颞顬逆毛鸧扭曲爬行貧铗僻陬青虵旗幟日中将昃如約生就時季視師書翰鼠徑四食松關所以土改推介鼍作卍字文表五經解元骧首憲件閑郤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