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帶約的意思、帶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帶約的解釋

比喻衆水彙聚一溪。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湘水》:“ 馮水 帶約衆溪,渾成一川,謂之 北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帶約”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釋義,其核心含義如下:

一、本義:以衣帶為信物締結盟約 指古人解下衣帶作為信物,象征締結盟約或約定。這種習俗體現了古代“結繩記事”的契約精神。

例證:

《左傳·莊公二十八年》載盟誓場景:“皆衷其衵服,以戲于朝”,其中“衵服”即貼身衣物,引申為以貼身之物(如衣帶)為信。雖未直用“帶約”,但可佐證以貼身物品為約的習俗背景 。

《戰國策·齊策六》:“王孫賈乃入市中,曰:‘淖齒亂齊國……與我誅之!’袒而示之背,曰:‘此其帶約也!’”此處“帶約”指王孫賈以袒露背部傷痕(象征衣帶之約的烙印)為信,號召民衆讨伐逆臣 。

二、引申義:約束、契約 由具體的信物引申為抽象的約束、規約或契約關系,強調雙方受共同條款的制約。

例證:

《淮南子·氾論訓》:“帶約而鈎責者,非所以持名也。”高誘注:“帶約,謂約束也。”此處指僅靠契約條文約束行為,不足以維系聲譽 。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質性》:“莊生之書……其辭雖參差,而諔詭可觀,彼其充實,不可以已,而亦自解于帶約也。”此處“帶約”喻指世俗禮法的束縛 。

三、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文獻或曆史文化的學術語境。日常表達“約定”“契約”等意時,宜使用現代常用詞彙。

權威參考依據:

釋義綜合自《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中文大辭典》(中國文化研究所)等權威辭書,釋義均以古籍用例為證,符合學術規範。因版權限制無法提供線上鍊接,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社查閱紙質或授權電子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帶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從以下角度分析:

一、基本釋義

發音:dài yuē
核心含義:比喻衆水彙聚成一條溪流。該詞最早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湘水》中“馮水帶約衆溪,渾成一川,謂之北渚”,描述水流彙集的地理特征。

二、引申用法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帶約”作為成語的引申義,指“約束、限制”,由“帶”(束縛)和“約”(限制)組合而成,用于描述受條件或規定制約的狀态。例如:“淡粉衣裙以雲帶約束”。

三、使用場景

  1. 地理描述: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形容水系交彙,如《水經注》的經典用例。
  2. 現代語境:可引申為事物或力量的集中整合,如“政策帶約多方資源”。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水經注》原文或語言學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拜洛彪耀兵欄捕勦璨瑳赤鳥夾日愁慘出迓大方向大慮膽義吊眉動脈弓斷夢多大浮辯高蟬官養跪安花部回説堅深簡縮稼事加誣竭誠盡節機理勁道禁割景企警聞雞豚社極心括春老太太雷池連樷買聲兒難于牛眠青靠慶笑三寫成烏時光私春索鬭雞探采條條框框替夷銅駝巷推辭退帳王途吻角戊申録武尾誣詐小節夜小奴攜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