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oulder] 同“肩1”
(1).人體頸下臂上部分。《紅樓夢》第三一回:“﹝ 黛玉 ﹞一面説,一面拍着 襲人 的肩膀。”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二:“竹扁擔在她那渾圓結實的肩膀上一閃一閃的。”
(2).比喻勇于或能夠承擔的責任。 元 喬吉 《揚州夢》第四折:“我做了強項令,肩膀硬。”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蕭育 嚴猛尚威,是一個有決斷、有肩膀的漢子。”
“肩膀”是一個漢語名詞,既指人體部位,也常用于比喻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人體頸部和上臂之間的連接部位,由骨骼(鎖骨、肩胛骨、肱骨頭)、肌肉(三角肌、斜方肌等)及關節(肩關節)共同構成,是上肢活動的核心支點。其生理功能包括:
責任擔當
例:“肩負使命”——用肩膀的承重特性比喻承擔責任(如“他一個人扛起了整個團隊的重擔”)
情感依托
例:“靠在愛人的肩膀上哭泣”——象征提供情感支持或安全感
能力範圍
習語“肩膀窄”形容能力有限,反之為“肩膀寬/厚實”
若需進一步了解肩部解剖結構或相關疾病知識,建議查閱醫學專業資料。
肩膀(jiān bǎng)是漢語詞彙,表示人類身體上連接頸部和上肢的部分。它是人體上一個重要的支撐和運動部位,承擔着一定的負重和保護作用。
肩膀的拆分部首是“⺼”和“月”,其中“⺼”是肉部,表示肉。而“月”是肩膀的聲旁,表示月亮。總體來說,肩膀的構造和聲旁與身體的形狀和功能密切相關。
“肩膀”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肩”是指從肩頸延伸至手臂連線上的部分,“膀”是指手臂根部肌肉凸起的部分。這個詞彙在古代經常被用于描述人體的形态和運動。
在繁體字中,肩膀通常寫作「肩膀」。在台灣和香港等地的漢字書寫中,繁體字仍然比較常見。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經常有變化。根據《說文解字》,肩膀的古字形是由兩個“口”字相連構成,形象地表示了肩膀兩側的形态。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累得肩膀酸痛。
組詞:
1. 肩頭:指肩膀的頂部
2. 肩負:指承擔責任或重任
3. 肩并肩:指肩膀相鄰着,表示一種親近或合作的關系
近義詞:背部、肩胛
反義詞:胸部、腹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