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的意思、觸目的詳細解釋
觸目的解釋
(1) [attracting attention]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
(2) 目光接觸到
觸目驚心
詳細解釋
(1).目光所及。《晉書·習鑿齒傳》:“來達 襄陽 ,觸目悲感,略無歡情。” 宋 歐陽修 《采桑子》詞:“歸來恰似 遼東 鶴,城郭人民,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 沉從文 《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忽然又來到這麼一個地方,記憶習慣中的文字不免過于陳舊了,觸目景物人事卻十分新。”
(2).顯眼;引人注目。 明 無名氏 《鳴鳳記·拜谒忠靈》:“忠義關心,奸邪觸目,莫非感慨。” 清 沉複 《浮生六記·浪遊記快》:“而觀其或亭或臺,或牆或石,或竹或樹,半隱半露間,使遊人不覺其觸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斷難下手。” 曹禺 《雷雨》第一幕:“觸目的是一張舊相片,很不調和地和這些精緻東西放在一起。”
詞語分解
- 觸的解釋 觸 (觸) ù 抵、頂:抵觸。“羝羊觸藩,赢其角”。 碰,撞:觸礁。觸電。觸動。觸摸。觸發。觸犯。觸怒。 遇着:接觸。觸覺(?)。觸目驚心。觸角(僶 )。觸景生情。觸類旁通。 因某種刺激而引起感情變化
- 目的解釋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曆曆在目。目指氣使(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驕橫傲慢的神志。亦作“頤指氣使”)。 看,視:目語。目論(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 想要達到的地點、境地或想要得
網絡擴展解釋
“觸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觸目”指目光所及的事物或景象,強調視覺上的直接感知。在不同語境中,可引申為引人注目、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或情感沖擊。
二、詳細解釋
-
字面意義
- 視線接觸:指眼睛看到的範圍或具體事物,如“觸目皆是”“觸目驚心”。
- 顯眼突出:形容事物因獨特或強烈而容易引起注意,如“大平原最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
-
情感與意境
- 正面場景:多用于描述壯麗景色或精美藝術品,如“山水畫觸目皆是美景”。
- 負面或中性場景:可表達悲傷、震撼等情緒,如李煜詞中“觸目愁腸斷”,或“觸目傷懷”。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古典詩詞中常見,如《晉書》載“觸目悲感”,李煜《清平樂》中“觸目愁腸斷”。
- 日常描述:用于自然景觀(如“宏偉建築觸目皆是”)、藝術評價或情感表達(如“觸目驚心的場面”)。
四、例句參考
- 自然景觀:
“黃山雲海觸目皆奇,令人流連忘返。”
- 情感表達:
“廢墟中殘垣斷壁觸目傷懷,勾起無限回憶。”
- 顯眼特征:
“沙漠中最觸目的景象是一望無際的黃沙。”
五、總結
“觸目”兼具視覺感知與情感傳遞的雙重功能,既可用于客觀描述顯眼事物,也能通過視覺沖擊引發深層情感共鳴。其豐富的應用場景使其在文學和日常表達中均具表現力。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觸目》一詞意思是令人一見難忘或印象深刻。拆分部首為言和目,筆畫為十六畫。該詞來源于古代漢字,中文字的繁體形式為「觸目」。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具體的古代寫法并不清楚。一些例句中使用了這個詞,例如:這個展覽的作品非常出色,真是觸目驚心。在組詞方面,可以使用「觸目如故」表達“一見如故”的意思。近義詞可以是「驚心動魄」,表示非常驚人或引人注目。反義詞可能是「平淡無奇」,指的是毫無特色或無趣的事物。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