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粱的意思、稻粱的詳細解釋
稻粱的解釋
稻和粱,谷物的總稱。《詩·唐風·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史記·禮書》:“稻粱五味,所以養口也。” 南朝 宋 鮑照 《野鵝賦》:“空穢君之園池,徒慙君之稻粱。” 唐 杜甫 《重簡王明府》詩:“君聽鴻雁響,恐緻稻粱難。” 宋 曾鞏 《鴻雁》詩:“長無矰繳意自閑,不飽稻粱心亦足。”
詞語分解
- 稻的解釋 稻 à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稱“稻谷”,去殼後稱“大米”。有水稻、旱稻之分。通常指水稻:稻子。稻草。稻米(亦稱“大米”)。稻糠。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粱的解釋 粱 á 粟的優良品種的總稱:一枕黃粱。 〔高粱〕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紅褐色,可食,亦可釀酒、制澱粉。杆可用來編席、造紙等。亦稱“蜀黍”。 精美的主食:膏粱(泛指美味的飯菜,如“粱粱子弟”,舊時指達官貴
網絡擴展解釋
“稻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稻粱是稻和粱的合稱,泛指谷物或糧食的總稱。稻指水稻,粱指粟(小米),二者均為古代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
二、詳細解釋
-
谷物總稱
在古籍中常作為糧食的代稱,如《詩經·唐風·鸨羽》提到“不能蓺稻粱”,《史記·禮書》中“稻粱五味,所以養口也”,均指代維持生存的基本食物。
-
祭祀與生活用途
三國時期阮籍的《詠懷詩》中“室中盛稻粱”表明稻粱是精米,可用于祭祀;唐代杜甫詩句“恐緻稻粱難”則反映糧食對民生的重要性。
-
比喻物質條件
該詞可引申為生活所需的物質基礎,如宋代曾鞏《鴻雁》詩“不飽稻粱心亦足”,以稻粱比喻生存需求,強調精神與物質的平衡。
三、發音與用法
- 拼音:dào liáng。
- 常見搭配:如“稻粱謀”(指謀求生計)、“稻粱難”(糧食匮乏)等,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
“稻粱”既是具體糧食作物的名稱,也承載了古代社會對生存需求的隱喻。其含義從農業基礎延伸到文化象征,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稻粱是一個中文詞彙,可以拆分成稻和粱兩個部分。稻的部首是禾,粱的部首是米。稻的筆畫數為11,粱的筆畫數為12。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中國傳統農作物的代表之一。
在繁體字中,《稻粱》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不同,但稻粱的基本形狀已經保持一緻。稻字的形象描繪了禾苗長成稻谷的過程,而粱字則表示高粱的形态特征。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需要種植更多的稻粱來滿足糧食需求。
2. 鄉村的田野裡金黃的稻粱美不勝收。
3. 稻粱是中國人的重要糧食來源之一。
關于組詞,稻粱可以和其他詞彙結合形成新的詞彙,例如:
1. 稻粱豐登:指農田中稻谷高收成的景象。
2. 稻粱飄香:形容農田中成熟稻谷的香氣撲鼻。
近義詞方面,稻粱可以與谷物、農作物等詞語相替換。
反義詞方面,稻粱的反義詞可以是其他谷物的名稱,比如小麥、玉米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