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庭訓的意思、庭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庭訓的解釋

(1) [family education]∶泛指家庭教育

自幼就受到庭訓的熏陶

(2) [instruction from father]∶父親的教誨

詳細解釋

(1).《論語·季氏》記 孔子 在庭,其子 伯魚 趨而過之, 孔子 教以學《詩》《禮》。後因稱父教為庭訓。《舊唐書·劉贊傳》:“ 贊 久為廉察,厚斂殖貨,務貢奉以希恩。子弟皆虧庭訓,雖童年稚齒,便能侮易驕人,人士鄙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但看他有褒有貶,作《春秋》必賴祖傳;可詠可歌,正《雅》《頌》豈無庭訓!”

(2).泛指家教。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陳雲栖》:“無何,孝廉卒。夫人庭訓最嚴,心事不敢使知。”

(3).當庭訓誡。《宋史·刑法志一》:“宗子犯罪,庭訓示辱。比有去衣受杖,傷膚敗體,有惻朕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庭訓”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不同權威來源,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源與基本含義

  1. 典故來源
    源自《論語·季氏》記載,孔子在庭院中教導兒子孔鯉(伯魚)學習《詩》《禮》。後世因此用“庭訓”代指父親的教誨,如《晉書》中“庭訓愈峻”即強調父教的嚴格性。

  2. 核心定義

    • 狹義:專指父親的教導,如“自幼受庭訓熏陶”(、)。
    • 廣義:泛指家庭教育,例如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夫人庭訓最嚴”即指家教(、)。

二、引申含義與用法

  1. 曆史延伸
    在清代文獻中,“庭訓”常與儒家經典教育關聯,如雍正帝整理《庭訓格言》記錄康熙對皇子的訓誡,涵蓋修身、為政等内容。

  2. 特殊語境
    《宋史·刑法志》提到“庭訓示辱”,指當庭訓誡或懲罰,強調公開性(、),但此用法較罕見。

三、應用示例

“庭訓”以《論語》典故為根基,核心指代父教與家教,兼具曆史深度和文化意涵。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其狹義與廣義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庭訓

庭訓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語,包括“庭”、“訓”和一個連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庭”字由部首“廣”和“廷”組成,它一共有4筆;“訓”字由部首“言”和“川”組成,它一共有6筆。

來源和繁體

庭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典籍《論語》,其中一篇名為《庭訓》的章節。庭訓也有繁體寫法,為「廳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庭”字的寫法較為簡便,有時候會省去部首中的一部分筆畫,隻寫作“庀”;而“訓”字在古代寫法中有時候會将部首“言”寫作“讠”,整個字形也會略有差别。

例句

庭訓一詞常用于指家庭中的教導和規範。例句:“父母的庭訓能夠塑造孩子的品格和行為。”

組詞

庭訓可以與其他詞語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庭訓教育、庭訓道德、庭訓規範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家教、家規、教誨

反義詞:縱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