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脫鞲"。
2.本謂鷹脫離臂衣。多喻不受拘束。
“脫鞴”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本義
指鷹脫離臂衣(鞴)。古代訓鷹時,獵人會将鷹的臂套稱為“鞴”(音同“備”或“勾”),當鷹飛離臂套,即稱為“脫鞴”。
引申義
比喻擺脫束縛、獲得自由,或形容不受拘束的狀态。例如清代詩人龔自珍在詩句中寫道:“拂衣逝矣鷹脫鞲”,即以鷹脫離臂套暗喻掙脫羁絆。
其他寫法
亦作“脫鞲”“脫韝”,均為同一詞的不同書寫形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古籍或文學解析資料。
《脫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解開或者摘下馬鞍。這個詞常常用來比喻解除困境或擺脫束縛。
《脫鞴》這個詞的部首是 "革" (gé) ,總共有11個筆畫。
《脫鞴》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這篇文章中,用來形容勞動者停止繼續勞作,進行休息的意象。
《脫鞴》的繁體字形為「脫革」。
在古代,「脫鞴」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脫鞴」的字形為「脫革」。
1. 經過艱苦努力,他終于成功脫鞴,擺脫了過去生活的困境。
2. 這次假期對于他來說是一個脫鞴的機會,可以放松一下身心。
脫胎換骨、脫俗、解脫、脫離
解脫、擺脫、放開、解放
束縛、拘束、困境、牽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