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陽的光炎。 唐 柳宗元 《天對》:“燬炎莫儷,淵迫而魄。”
“毀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huǐ yán,其核心含義指太陽的光炎(即熾熱的光芒或光輝)。以下是詳細解釋:
組合後,“毀炎”特指太陽的強烈光熱,常見于古文語境。
該詞源自唐代柳宗元的《天對》:“燬炎莫儷,淵迫而魄”,描述太陽光芒無可匹敵,而月亮(“魄”)受深淵壓迫顯得黯淡。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天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
《毀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破壞火焰、熄滅火焰。
《毀炎》由“毀”和“炎”兩個部首組成。
“毀”字的部首為“毛”,總筆畫數為7。
“炎”字的部首為“火”,總筆畫數為8。
《毀炎》是漢字的簡化字,繁體為“毀炎”。
漢字簡化是根據字形結構的複雜程度和書寫難度,經過一系列修整和簡化得到的現代漢字書寫方式,以提高寫字速度和減輕書寫負擔。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較為複雜,字形結構常常較為繁瑣。因此,關于《毀炎》這個詞的具體古漢字寫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1. 他毀炎了篝火,撲滅了一切燃燒的火焰。
2. 風勢太大,無法毀炎這場山火。
1. 毀壞:破壞、糟蹋。
2. 毀滅:徹底破壞、消滅。
3. 毀損:嚴重損壞、毀壞。
4. 滅火:熄滅火焰、撲滅火勢。
1. 滅火:撲滅、熄滅。
2. 破壞:破碎、摧毀。
3. 毀損:糟蹋、損壞。
1. 燃燒:燃燒、燃烤。
2. 點火:點燃、引燃。
3. 火焰:火光、火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