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辭的意思、白纻辭的詳細解釋
白纻辭的解釋
即白紵詞。 清 閻爾梅 《臨卭至青城山看戲》詩:“曾聞 蜀國 《四弦詩》,可補 江 南《白紵辭》。”參見“ 白紵詞 ”。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網絡擴展解釋
“白纻辭”這一詞彙在文學和成語中有不同層面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作為樂府詩題
-
起源與形式
“白纻辭”是古樂府題名,一作“白苎辭”,源于吳地民間舞曲,最初以白纻(一種白色苎麻布料)為舞衣,後發展為贊美舞者之美的詩歌體裁。梁武帝曾令沈約改編為四時之歌,如“蘭葉參差桃半紅”即其春歌。
-
内容主題
多描繪歌舞場景,如李白《白纻辭三首》通過“揚清歌,發皓齒”“長袖拂面為君起”等句,展現舞者的曼妙姿态與宴樂氛圍,同時融入個人情感,如“願作天池雙鴛鴦,一朝飛去青雲上”的浪漫寄托。
-
文學地位
作為唐代詩歌的重要題材,李白、楊衡等詩人均有創作,兼具藝術性與文化傳承價值,反映了古代文人對歌舞藝術的審美追求。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義
少數資料提到“白纻辭”可引申為言辭空洞、無實際内容的表達(如、11),但此用法較罕見,更多見于文學評論或特定語境,需謹慎使用。
三、典型作品解析
以李白《白纻辭三首》為例:
- 其一:通過“寒雲夜卷霜海空”等意象,以塞外苦寒反襯歌舞之歡愉,突出“玉顔滿堂樂未終”的宴樂盛況。
- 其二:以“月寒江清夜沉沉”烘托哀婉樂聲,表達“冀君賞”的期盼。
- 其三:描繪舞者“明妝麗服奪春晖”的驚豔,結尾“玉钗挂纓君莫違”暗含情愫。
“白纻辭”主要作為樂府詩題存在,以贊美舞者、描繪宴樂為核心,李白等人的作品使其成為唐代文學瑰寶。成語層面的引申義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纻辭這個詞是指古代一種以白色紡織品為材料制成的表演服裝。它由三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白、纟、辭,其中白表示顔色,纟表示纖維,辭表示衣服。這個詞的筆畫數目為16畫。
白纻辭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戲曲演出中的戲劇道具。它常用于表演古代貴族或神仙等角色,是一件具有濃郁中國古代文化特色的服裝。
在繁體字中,白纻辭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白纻辭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書寫形式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
以下是一個關于白纻辭的例句:在戲劇表演中,演員穿上白纻辭,充滿了古代貴族的風采。
與白纻辭相關的組詞可能有白纻、辭白、纻辭等。
近義詞可以是戲服、戲裳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描述類似的服裝。
反義詞可能是普通衣物、現代服裝等,與白纻辭在材質和款式上存在差異。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請記得使用合適的标籤排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