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跸的意思、銮跸的詳細解釋
銮跸的解釋
猶銮駕。《晉書·顧榮賀循等傳論》:“位登保傅,朝望特隆,遂使鑾蹕降臨,承明下拜。”《北史·柳遐傳》:“今 襄陽 既入 北朝 ,臣若陪隨鑾蹕,進則無益塵露,退則有虧先旨。” 唐 方壺居士 《隋堤詞》:“嘗憶 江都 大業 秋,曾隨鑾蹕戲龍舟。”
詞語分解
- 銮的解釋 銮 (鑾) á 一種鈴铛:銮鈴。 古代帝王的車駕上有銮鈴,故亦作帝王車駕的代稱:銮儀(帝王的車駕及儀仗)。銮駕。銮輿。隨銮。迎銮。 筆畫數:; 部首:金; 筆順編號:
- 跸的解釋 跸 (蹕) ì 帝王出行時清道,禁止行人來往:警跸。跸路。 泛指帝王出行的車駕:駐跸。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銮跸”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uán bì,主要用于形容古代皇帝的出行儀仗。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詞義構成:由“銮”和“跸”組合而成。
- 銮:原指皇帝車駕上的鈴铛,後引申為帝王車駕的代稱。
- 跸:指帝王出行時清道戒嚴,禁止行人通行。
- 整體含義:特指皇帝出巡時乘坐的華麗車馬及隨行儀仗,象征皇權的威嚴與尊貴。
曆史與文化背景
- 起源:源自古代帝王出巡的禮儀制度。皇帝出行時需清道封路(跸),并乘坐裝飾銮鈴的車駕(銮),以彰顯身份和權力。
- 文獻記載:
- 《晉書·顧榮賀循等傳論》提到“銮跸降臨”,描述帝王親臨的場景。
- 唐代方壺居士《隋堤詞》中“曾隨銮跸戲龍舟”,描繪帝王乘船巡遊的盛況。
延伸用法
- 象征意義:不僅指代車馬本身,還暗含帝王權威、國家禮儀制度等抽象概念。
- 文學修辭:古代詩文常用“銮跸”渲染帝王出行的莊重氛圍,或借指帝王本人。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銮跸”已不常用,多見于曆史文獻、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文化場景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晉書》《北史》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銮跸的意思:
銮跸(luán bì)又稱為“鸾跸”,是指皇帝乘坐的華麗車輛。這是一種古代貴族使用的專用馬車,通常由黃金和寶石裝飾,給人一種極其華麗、高貴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銮跸的部首是“金”,共有17個筆畫。
來源:
銮跸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五年》這篇古文中,原文寫道:“聞貴人迎于瑤虛之階,見銮跸之車,甲馀乘。”這句話中的“銮跸”形容了車子的華麗和高貴,所以成為了将皇帝車輛的代稱。
繁體:
銮跸在繁體中寫作“鑾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銮跸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明代《康熙字典》的記載,銮的古字形為“畋”,而跸的古字形為“辟”。
例句:
1. 皇帝登上銮跸,巡視萬裡河山。
組詞:
1. 銮駕(指皇帝乘坐的車輛)
2. 銮輿(皇帝所乘之車)
3. 銮儀(皇帝的儀式)
近義詞:
1. 轎車(貴重的車輛)
2. 寶轎(裝飾華麗的車輛)
反義詞:
1. 箕踞(指平凡的、普通的車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