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期的意思、曲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期的解釋

共同的約定。《荀子·正名》:“散名之加於萬物者,則從諸夏之成俗曲期。” 梁啟雄 簡釋:“曲期,言要約之周徧。” 章炳麟 《辨詩》:“後世字書既已乘離,而好破碎妄作,其名不經,雅俗之士,所由以造辭為戒也。若其明達雅故,善赴曲期,雖造辭則何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曲期”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主要含義:共同的約定

  1. 出處:源自《荀子·正名》:“散名之加于萬物者,則從諸夏之成俗曲期。”

    • 學者梁啟雄解釋為“要約之周遍”,即廣泛認同的約定()。
    • 章炳麟在《辨詩》中進一步引申,強調語言表達需符合約定俗成的規範()。
  2. 用法
    多用于描述語言、文化或社會行為中需要遵循的共識性規則,例如:“善赴曲期”指善于遵守共同的語言規範()。


二、其他解釋:拖延、遷延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曲期”解釋為“拖延時間”,認為“曲”表彎曲、遷延,“期”表期限。但此說法缺乏古典文獻支撐,可能為現代誤讀或引申義()。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荀子》原文或語言學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期的意思

《曲期》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某人因為期望某事發生而焦急不安。

拆分部首和筆畫

《曲期》拆分為:曰(日字旁)+ 匕(勺字底)+ 曰(日字旁)+ 匕(勺字底)+ 讠(言字旁)。

它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曲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為政》中的一句話:“禮尚往來,曲(待)人以言。”這句話中的“曲(待)”漸漸演變為了“曲期”,意思也漸次擴展開來。

在繁體字中,《曲期》保留了同樣的形狀和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在有所不同。然而,《曲期》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并沒有太大區别,隻是書寫的方式更加繁瑣而已。

例句

1. 他急得連續曲期三天,終于得到了心愛的禮物。

2. 在等待面試結果的時候,她曲期地在家裡來回悠閑。

組詞

曲期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常見的組詞有:

1. 曲意:形容故意遷就他人,表示讨好。

2. 曲解:指錯誤地解釋或理解某事物。

近義詞

與曲期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憂心忡忡:形容心情焦慮,憂心忡忡地期待。

2. 焦急萬分:意思是非常焦慮和不安地等待。

反義詞

與曲期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泰然自若:指心情平靜,毫不操心。

2. 安心等待:意思是耐心等待,沒有着急和焦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