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官名。屬天市垣,共七星。《晉書·天文志上》:“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三公之象也,主七政。”
“七公”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定義
七公是古代星官名,屬天市垣,共由七顆星組成。根據《晉書·天文志》記載,其位置在“招搖東”,象征“三公之象”,主管“七政”(古代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
具體星體對應
包含武仙座的42號星、τ星、φ星、χ星,以及牧夫座的υ1星、μ1星、δ星。
在部分文獻中,“七公”被解釋為相當于一斤的七分之一,後引申為形容數量極少的情況,例如“隻剩下七公水”。不過這一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
提示:關于星官“七公”的更多天文細節,可參考《晉書·天文志》或專業星圖資料。
《七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七和公。
拆分部首:丶,拆分筆畫:丶乚。
《七公》一詞來源于古代,主要用于稱呼高級巫師或道士。七本指高級或有地位的意思,公表示男性的尊稱。
《七公》的繁體寫法是「七公」。
在古代,七公的寫法可能會存在一些變化,主要是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仍保持其含義。
七公是這個村子的主要巫師。
七公童,七公巫,七公道,七公爺。
神巫,賢人,高人。
凡夫俗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