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敦行的意思、敦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敦行的解释

笃行。《逸周书·小明武》:“敦行王法,济用金鼓。” 明 归有光 《平和李氏家规序》:“君从 晋江 蔡介夫 先生受学,敦行古道。”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种德》:“﹝ 张映葵 ﹞好学能文,敦行不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敦行

“敦行”为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笃实履行、勉力践行,强调以踏实严谨的态度实践道德准则或具体事务。以下从释义、出处及现代用法展开分析:

一、基本释义

  1. “敦”:取“敦厚、笃实”之义,引申为诚恳、勤勉。《说文解字》释“敦”为“厚也”,段玉裁注:“凡厚重、敦勉皆此义。”
  2. “行”:指行为、实践。《论语·述而》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强调行动先于空谈。

    合义:“敦行”即以敦厚务实的态度躬行实践,常与“笃学”连用(如“笃学敦行”),体现知行合一的理念。

二、经典出处与典故

  1. 《礼记·曲礼上》: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此句将“敦善行”作为君子的标准之一,意为“勤勉践行善举而不懈怠”。

  2. 《后汉书·贾复传》:

    “复为人刚毅敦行,慷慨有大节。”

    描述贾复性格刚毅且躬行实践,凸显其品德与行动的统一性。

三、现代语义与应用

现代汉语中,“敦行”多用于强调务实作风与道德实践: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敦行”词条释义及古籍引例。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对“敦”“行”的分别解析及复合词用例。
  3. 《礼记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经典原文及注疏。
  4. 《后汉书》(中华书局校勘本):人物传记中的语义实证。

网络扩展解释

“敦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ūn xíng,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维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义分解

    • 敦:意为“敦促”“勉励”,也指厚道、诚恳。
    • 行:指行动、实践,或指品德行为。
      合起来即为“勉力践行”,强调知行合一。
  2. 核心含义
    指通过实际行动践行道德准则,体现为脚踏实地、勤勉务实的作风,反对空谈。


二、出处与引申

  1. 古籍溯源
    源自《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意为君子应广博学识、谦逊待人,并勉力行善。
    另见《逸周书·小明武》等典籍,如“敦行王法”,表示践行国家法度。

  2. 深层内涵

    • 道德践履:强调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注重品德修养与实践的统一。
    • 务实精神:与“坐而论道”相对,倡导实干而非空谈。

三、应用场景

  1. 个人修养
    用于形容人品行端正、言行一致,如“敦行不怠”(《履园丛话》)。
  2. 教育激励
    常作为校训或格言,如“敦行致远”,鼓励踏实行动以达成长远目标。
  3. 姓名寓意
    作为名字时,象征诚恳、坚韧,寓意勤勉持家与事业有成。

四、相关成语

“敦行”既是对行动的倡导,也是对品德的追求,融合了儒家“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

别人正在浏览...

僾逮鞍鞯八脉斌驳逞壮船身榱栋迭互读赗钝朴亸神方山巾返航风吹日晒阜积附加费高闱共事鬼神归诒好谋而成赫胥氏华严世界混淆是非胡枲挟暮检阅脚地嘉穗蹶痿军情开初抗朗连昏接晨脸膛淩跞瞵伺沴烖龙筋瞀视盟府糜费莫可名状平气劈手千金之子峭法窃鼎绳墨睡息水寨澍意啴啴铜兵符卫道士温馨汙附五时鸡斜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