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遁世離俗的意思、遁世離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遁世離俗的解釋

謂隱居而屏絕世俗往來。《楚辭·九章·悲回風》“望大 河 之洲渚兮,悲 申徒 之抗迹” 漢 王逸 注:“ 申徒狄 也,遇闇君遁世離俗,自擁石赴 河 ,故言抗迹也。”亦作“ 遁世絶俗 ”。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擯棄而不容之感,遁世絶俗之悲,泥而不滓,蟬蛻污濁之外者,詩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遁世離俗"是由"遁世"與"離俗"兩個語素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逃避現實,遠離世俗生活"。該成語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隱逸思想,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源結構 "遁"字從辵(辶)盾聲,《說文解字》釋為"遷也",本義為逃避、隱匿;"世"指塵世、俗世;"離"即分離、遠離;"俗"指凡俗生活。《康熙字典》引《正字通》注"遁"有"隱避"之義,四字組合形成遞進式語義結構。

二、文化内涵 該成語折射出中國古代隱逸文化的雙重維度:既包含道家"出世"的哲學主張(如《莊子·刻意》雲"就薮澤,處閑曠"),又融合了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處世原則。漢典網(www.zdic.net)引證《後漢書·逸民傳》記載的隱士群體,正是這種文化現象的曆史注腳。

三、語義演變 據《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考據,該成語定型于明清時期,最初多用于描述隱士生活,如《明史·隱逸傳》載"遁世離俗之士"。現代漢語中詞義擴展,既可指物理層面的隱居行為,也可喻指精神層面的超然态度。

四、使用規範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特别标注該成語為書面用語,建議在正式語境中使用。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net)的成語解析指出,其語義強度高于"歸隱田園",常帶有主動疏離世俗的價值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

“遁世離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基本含義

指遠離塵世紛擾,斷絕與世俗的往來,追求隱居生活。由“遁世”(隱居避世)和“離俗”(脫離世俗)兩部分組成,強調主動脫離社會喧嚣,尋求精神自由與甯靜。

2.出處與典故

出自漢代王逸對《楚辭·九章·悲回風》的注解。原文提到申徒狄因不滿昏君統治,選擇“遁世離俗”,最終抱石投河,以表達對現實的抗争。

3.結構與用法

4.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為“遁世絕俗”,兩者均強調與世俗的徹底割裂。此外,該詞常與文人隱士、修行者等形象關聯,體現對精神境界的追求。

5.例句與語境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楚辭》相關注釋或漢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擺棋頒白婢魚陛制長篇大套齒盡叱羊腸處斷儲集道裝雕摧調繁赴死如歸甘分隨時剛辯敢任挂鞭橫鋸面紅剝銀荒誕不經黃明膠胡蜂胡同兒見長交墜駕照碣文近鄙酒適酒妪戟指嚼舌開鋪課蜜嗑牙婪沓勞攘梁啟超硫酸亞鐵流心難星偏惠僑立僛僛人門傷生贍缛石乳失諧收手授勳私好司天痰盒天隨子僞蔽滃渤缃奁獻神獻世寶校稿